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韦拔群牺牲地(香刷洞)

2021-07-13 17:40:48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韦拔群牺牲地(香刷洞)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弄烈村圣龙山。
  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北上不久,桂系军队乘右江革命根据地军事力量薄弱之机,迫不及待地将反革命锋芒直指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东兰、凤山。1931年2月至1932年12月,桂系军队先后对右江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在大肆屠杀革命军民的同时,加紧实施抓捕留守根据地、指导革命工作的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长韦拔群、政委陈洪涛。他们到处张贴“悬赏”捉拿韦拔群、陈洪涛的布告,并将缉拿韦拔群、陈洪涛的赏银增加到1.4万元和1万元。同时利用叛徒陈守先投诚的例子到处宣传,安图招降纳叛,煽动人心,以组拿红军领导人。
  1932年9月6日,敌人在叛徒、特务的带领下,兵分五路,由西山、甲象、坡月、江平、兰木等地同时出发,向西山大小弄京进行第三次大规模“围剿”。敌人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物就抢,见水就放毒!红军生存极为艰难。
  韦拔群、陈洪涛根据敌情,在西山弄岩召开师部紧急会议,对形势作了认真分析后,决定暂时分散隐蔽和向外转移,并交代隐蔽和转移后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会后,韦拔群、陈洪涛和师部直属官兵100多人先后撤离师部驻地。
  斗争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韦拔群便把身边几位参谋和联络员派到外地联系外援,但这些同志出去以后,如石沉大海,音讯全无,而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形势危急万分。于是韦拔群当机立断,和他的警卫员罗日块转移到东里附近隐蔽,欲找陈洪涛研究对策,设法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到新区开展工作。10月8日,白崇禧和参谋长叶琪一起从百色到武篆,亲自策划搜捕韦拔群、陈洪涛的毒计和组织“东凤善后委员会”等事宜。这时,韦拔群的堂侄、跟随韦拔群多年的韦日硬(粤语称韦昂),在敌人的巨额悬赏面前动摇叛变。白崇禧得此消息后,即策划暗杀韦拔群的阴谋。11日,白崇福返回柳州后,廖磊立即赶到武篆接见韦昂家,劝他叛变并许诺给予优厚奖赏。韦昂即带领母亲、小妾等到离东里不远的西山香刷洞“躲藏”。此时,韦拔群和陈洪涛一直以便装活动于西山各瑶寨的群众之中。17日,韦拔群带着警卫员罗日块从西山南部的长嘲机智地转移到西山北部边境,准备跳出包围圈,向黔桂边转移,当时在韦昂的住处香刷洞住宿。18日晚,韦拔群派人到后山峒(与香刷洞隔一个峒场)通知陈洪涛来一起计议外出问题。当晚,两人商定第二天凌晨分头离开西山,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向贵州转移。由于长期的艰苦斗争和饥饿的折磨,这时的韦拔群已经重病缠身,加上恰遇风寒,正发高烧。他从长峒到香刷洞又连续闯过敌人的三道防线,更是疲惫不堪。陈洪涛走后,他喝了点稀粥便昏昏沉沉地睡着了。次日凌晨4时许,利欲熏心的叛徒韦昂,趁韦拔群熟睡之机,偷偷摸到床边,从韦拔群枕下抽出驳壳枪,并对准韦拔群头部射出罪恶的子弹。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苏维埃执行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右江革命根据地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韦拔群就这样不幸地牺牲了,时年38岁。
  韦拔群牺牲后,敌人在东兰县城成立了所谓的“东凤善后委员会",推行“清乡” “查户”政策,实行“收枪",建立“连环保甲”制度,制造白色恐怖。由于韦拔群、陈洪涛的相继牺牲,加上敌人的长期严密封锁,右江独立师与上级党委及中央红军失去了联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孤军作战,许许多多革命战士牺牲了,右江革命根据地丧失了,作为一支完整的红军部队右江独立师也不存在了。但是,右江独立师的指战员一部分已分别向右江下游和滇黔桂边转移,一部分转入地下斗争。
  香刷洞现有韦拔群雕像一尊,纪念碑一块。1996年9月,香刷洞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重新修缮,增修步道和碑林。
  2009年5月,韦拔群牺牲地(香刷洞)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录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