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韦拔群、韦仕贤给士乙乡苏维埃政府的信

2021-06-24 15:51:03 来源:百色起义纪念馆



  《韦拔群、韦士贤给士乙乡苏维埃政府的信》,纸质为宣纸,字迹为毛笔手书,纵列右读,横37厘米,纵20.4厘米,中部有残损,能够分辨清楚的文字有198个,中部印有一字形排开的七个红色手印。这是1931年9月16日(农历八月初五)韦拔群、韦士贤写给东兰县士乙乡苏维埃政府的指示信,上世纪60年代,百色起义纪念馆文物征集组赴东兰县乐里乡弄吉大队征集革命文物时,由村民韦尚荣捐赠,1994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鉴定为一级文物。
从时间上看,这封指示信的发出,正值国民党桂系军阀对右江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围剿”宣告失败,正谋划第二次“围剿”之际。而这期间,红七军二十一师(后为右江独立师)在韦拔群、陈洪涛等的领导下,正取得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
  1931年8月,受中共广东省委派遣,陈道生来到右江地区传达中共中央关于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决议,指示整编红七军和地方政权。广东省委要求将红二十一师改编为右江独立师,并对右江苏维埃各级政府改组为各级革命委员会,红军要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向外发展。
  就在当月,敌“东凤剿匪司令部”侦知韦拔群、陈洪涛、黄松坚率红军六十一团在东山牙满屯一带整训,即令东兰县民团副司令陈儒瑾率部进攻该屯。韦拔群得知消息后,立即将全村军民撤出村内,埋伏于四周。当民团攻入村内,空无一人,正惊愕之际,红军枪炮齐发,重创敌军,将他们赶回县城。随后,为避敌锋芒,韦拔群率领师部和第六十一团800多人到板升、隆福、九顿(今都安县大兴)等地游击,先后在坡豪区板兰乡伏击“东凤剿匪军”副司令陈子怀民团,攻克都邑区板坡村“还乡团”,在都邑区弄棒山峒侧击陈子怀民团,在都安九顿圩歼灭蒙元彩团大部,并缴获大批物资。这些胜利,使远近地主豪绅惊恐万状。
  不久,陈儒瑾不甘失败,再次纠集东兰1000多民团开赴河东,与桂系韩彩凤、石化龙部夹击红军。韦拔群当机立断,率领红军撤回河池、东兰边界山区活动。但正当红军准备渡河撤回武篆、西山时,红水河渡口被陈子怀、黄贵朝、牙玉贵民团所控制,敌人企图切断红军退路,在红水河以东的狭长地带内歼灭红军。韦拔群将计就计,一方面将部队拉开,摆出要长期在河东打游击的架势,一方面派出精干小分队趁夜渡河,深入县城附近山区,集合1000多农民赤卫军,兵分三路攻打东兰县城。当渡口守敌听到红军攻打县城的枪声,相顾骇异,立即星夜拔营,回城救援,红军得以不费吹灰之力渡河回师西山,攻城农军也安全撤离。
  这封指示信,就是韦拨群在这一系列的反“围剿”作战中发出的。他明确要求士乙乡苏维埃政府要高度重视对敌斗争,指出敌人必集中抢夺秋收成果,我们要下定决心,采取主动,与他们展开殊死搏斗,只有保护好秋收的成果,明年的生存才有保障。
  同时,他也指出,要积极发动各乡群众行动起来,踊跃参与,紧密配合,计划近期内就要向敌人发起进攻,因此,对该乡苏维埃政府提出了具体要求。
  可惜,由于信件的残损,我们无法确知韦拨群所指示的具体内容,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但从现存的文字上看,其中提到“抵押”、“赎回”、“运输队”、“可能抓得敌人的粮物以济我方”、“派黄卜能黄尊居二同志前来接洽”,要求“明天中午一起搬到师部”。大致可以判断,内容均为有关粮食和给养的保护和储备问题,而且事态紧急,不容耽搁。为此,他应该要求组织专门的“运输队”,以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当时的形势下,国民党反动派对右江革命根据地既进行残酷的军事“围剿”,又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妄图多措并举,剿灭红军。秋收在即,粮食作为极端重要的战备物资,必须抢在敌先。而信上的一字形手印,很可能是当时内部的一种暗号。
  而且,也可以看出,当时韦拔群领导下的右江独立师,已经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要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不能光靠红军主力,还必须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正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体现,说明红军在政治思想上和战略战术上已趋于成熟,这在当时复杂的斗争形势下,十分可贵。

韦拔群、韦士贤给士乙乡苏维埃政府的信

(稿件及音频来源:百色起义纪念馆)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