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柳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地表水水质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今年一季度10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II类以上,其中9个达到Ⅰ类水质,绘就美丽河湖新画卷。
在柳州市白沙污水处理厂,附近区域每天14万吨的生活污水经过这里处理达标后排放,排放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治污前线,科技已成“慧眼”。
近年来,柳州市牢牢牵住工业污染治理这个“牛鼻子”,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绿色制造工程。目前,500多家“散乱污”企业完成整治,40家重点行业企业实现清洁化转型,767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完成率达96.4%,为柳江系上“清洁纽扣”。
如今,科技监管之力已覆盖柳江全流域。柳州市建成“1个控制中心+10个地表水监测站+10个微型监测点+1台应急监测车”的监测网络,配合无人机、无人船巡查,水环境大数据精准溯源系统与河道“天眼”系统,让污染无处遁形。柳州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构建“人防+技防”体系,污染源在线监控与电量管控等方式手段织就无形天网,对企业生产、排污、治污的全过程管控,推动环境监管数字化、智慧化。
《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1年颁布实施,“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将河湖突出问题纳入公益诉讼,持续擦亮“水质冠军”金字招牌。同时,柳州率先在广西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与桂林、来宾、河池及贵州黔东南州等地携手推进联合执法与流域共保共治。
柳州台 吴晓智 王洪程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