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高温频发,广西今年以来高温天气情况如何?该怎样应对高温天气?在8月1日举行的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上,专家对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广西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黎惠金介绍,今年以来,广西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14.9天,比常年同期偏多5.1天,居1961年以来同期第10位。高温天气呈现出现早、日数多、范围广、极端性强的特点。目前共出现4次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分别出现在4月19-22日、7月4-9日、7月16-19日、7月25-29日。其中首次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比常年偏早63天,为1984年以来最早,平南、柳城、藤县、昭平等17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极端最高气温刷新当地4月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黎惠金表示,预计今年8——9月副热带高压偏大偏强状态仍将维持,后期位置由东部季节性南落控制我国南方大部地区。受其影响,8——9月广西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高0.1~1.0℃,高温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多,大部地区将有高温天气过程,出现持续性高温热浪过程的概率大。
面对高温“烤验”,近期广西疾控局和广西气象局联合发布了两期高温健康风险提示,特别是向重点人群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疾病患者和户外作业人员,提出高温天气防范措施建议,也向公众提供了夏日防暑茶饮配方和穴位按摩等中医预防和缓解高温中暑方法。 广西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钟革提醒大家,面对高温天气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减少高温暴露。尤其是老人、孕妇、儿童(婴幼儿)及慢性疾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开一天中气温最高时段(10:00-16:00)长时间户外活动。如需外出,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穿透气性好、宽松及浅色衣服,戴太阳镜、遮阳帽,使用遮阳伞等。对于裸露在外的皮肤,可涂抹防晒霜等,避免日光性皮炎或晒伤。
二是及时补充水分。多次少量饮水,每次100-200毫升,避免一次性猛灌,可适当喝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补充出汗流失的盐分。
三是保持环境凉爽。室内可以使用空调、风扇降温,若室内温度过高,可适当洒水或用湿毛巾擦拭地面、墙面辅助降温。长时间在高温环境工作(如户外作业),需定时到阴凉处休息,避免持续受热。
四是注意身体信号。若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乏力、心悸等轻微不适,可能是中暑前兆,应立即停止活动,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如出现体温升高(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呕吐、肌肉痉挛、意识模糊等症状,可能是中重度中暑,需立即就医。
此外,夏季也是食源性疾病易发、高发期,毒蘑菇中毒、剩饭剩菜中的“毒素”引起的中毒等现象时有发生。广西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刘银品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防食源性疾病:
一是保持清洁。制作食物过程中及进食前保持手部清洁,用于准备食品的场合和设备要经常清洗和消毒。避免蟑螂、苍蝇、老鼠等进入厨房污染食物。
二是生熟分开。生禽、畜、淡水鱼肉及海产食品等要与其他食品分开加工处理,使用保鲜膜(盒)、器皿分隔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三是做熟煮透。生禽、畜、淡水鱼肉及海产食品等食物要彻底做熟,隔餐饭菜再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四是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超2小时。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即便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冷冻食物解冻的最好办法是:微波炉解冻、冰箱冷藏室和清洁流动水解冻。
五是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使用安全的水加工烹饪食物,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采、不买、不吃不认识的野菜、野果和野生蘑菇。
记者:刘庆
通讯员:李玲、谭淑媛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