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复兴力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
在抗日救亡的力量中,有一支青年队伍格外特殊,他们平均年龄不足20岁,告别书桌、挥别家人、扛起枪杆,在抗战史册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就是被称作“铁打的一群”的广西学生军。
20世纪30年代,国难当头,广西在1936年至1941年间先后3次组织学生军,向全国发出不屈的呐喊。1936年6月,广西第一届学生军投身抗日救国宣传。1937年10月,全民族抗战,广西出兵前线,第二届学生军到前线配合正规军开展战地宣传和服务工作,部分成员此后加入共产党和新四军。1938年10月,战火逼近广西,第三届学生军组建,4000多人的队伍,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活动最广、影响最深。
加入学生军,像种子在年轻的心中生根发芽,有全家兄弟姐妹一起报名的,有新婚夫妇双双报考的,也有瞒着父母偷偷参军的。当时13岁的潘古凭着一身好才艺,破格考取了第三届学生军。
脸庞还带着书生气,足迹已深入县城和村屯,广西学生军把抗日主张带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揭露日寇暴行,宣传英勇抗战事迹,帮助群众生产生活,点燃群众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热情。
1939年冬,桂南会战爆发后,广西学生军的任务转为支前、参战和敌后工作,先后独立或配合正规军和游击队对日军作战130多次,成为广西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还组织锄奸队,激发群众的斗志。吴赞之在书信中回忆了这段烽火岁月。
据不完全统计,在一年多时间里,广西第三届学生军共开展群众演讲5.4万余次、演出戏剧2.1万多幕、歌咏演奏6.8万多场,出墙报1.4万多版、写标语11万多条,他们用最炽热的家国心,让抗日火种在八桂大地燎原。
广西台 陈婧悦 许永宁 汪舒
实习生 潘阅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