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分布着18个边境县市区,其中,赫哲族群众聚居的村庄又多了几分神秘和浪漫。今天的《精准绣出最美“边”》我们走进位于中俄边境的黑龙江佳木斯同江市八岔村和卫明村,感受“精准扶贫”提出十年来赫哲族群众生活发生的新变化。
我们来到八岔村正好是正午时分,太阳高挂,二道滩江段波光粼粼。在渔民的哼唱中,我们仿佛看到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的情景。
一网捕上4条大鱼,算是小有收获。得知我们从南方不远千里来到北国,尤俊艳更加热情地对着镜头大晒成果。
勤劳的赫哲族人世居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一条条大江大河见证着他们与鱼共生的岁月情长,更见证了他们从单一捕捞到渔农并重、多业并举的跨越式变迁。这是乡亲们现在居住的赫哲新区,整齐的道路、花园式小楼……铺展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吴桂凤,十年前曾因一场特大洪水失去家园,是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让她和其他480多位赫哲族群众喜迁新居,他们不花一分钱就住进了两层楼高、100多平米的小洋房。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众,吴桂凤和乡亲们激动万分,唱起了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芒目》。
吴桂凤说,她永远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同样在人群中聆听总书记讲话的李景山更是备受鼓舞。
那一年,他与村民们一起申请了“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规范社”补贴500万元,加上自筹270万元,买了播种机、收割机、深松机等14台(套)大型农机具。在科技加持下,合作社托管村里约15000亩耕地,一垧地(东北叫法,指15亩)的玉米产量由8吨提升到了9吨。
在距离八岔村100多公里的街津口赫哲族乡卫明村,好政策让村民们从2017年种起玫瑰花,发展浪漫产业。迟庆华告诉我们,想在北纬47°的寒地把玫瑰花种活,简直是天方夜谭。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技人员研发出大马士革玫瑰和东北寒地玫瑰嫁接品种,而且产量提高30%。绿农合作社引种230亩,玫瑰干花每公斤卖65-85元,还开发了玫瑰纯露、鲜花饼、玫瑰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2014年以来,抢抓打造国家4A级景区的契机,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区风生水起,他们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街津山一带开发玻璃栈道、玻璃滑道、界江游船等项目,游客游一江赏两国风光,村民们还把赫哲族鱼皮画非遗技艺发展成文创产品,增加收入。
笑声爽朗,幸福如歌。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2019年整体脱贫,赫哲族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采访期间,我们不期而遇研究边疆经济的广西大学师生,从南疆到北疆,他们希望更多人了解边疆,为振兴发展献计出力。
一曲《乌苏里船歌》,传唱半个多世纪。此行我们循着歌声走进赫哲族群众,他们,依靠党的好政策,凭借勤劳和努力,让日子在秀美的山川河流间一天更比一天好,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赫哲人的明天更美好。
广西台 韦嘉欣 邵武军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