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广西紧抓战略机遇,积极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推动全区实现从“物流末梢”到“开放前沿”的跨越,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服务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眼下,平陆运河正全力冲刺明年建成通航目标。截至11月19日,平陆运河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62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土石方开挖和枢纽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完成量分别为95%、98%,航道工程基本成型段完成率达87%。
近年来,广西全力构建“江海联动、海铁联运、水陆并进、空港衔接”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
海运方面,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从2020年的2.96亿吨增长到2024年的4.49亿吨;
公路方面,广西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今年底有望突破10600公里;
空港方面,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楼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正稳步推进。
“硬实力”上下功夫,“软服务”上求突破。在玉林,“药食同源”改革改变了以往“市场在玉林、进口在外省”的困局,填补了广西进口名录的空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助推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聚焦物流领域的堵点、痛点“出实招”。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推动北部湾港海铁联运一体化“小切口”改革,成为全国多式联运发展样板案例。南宁地铁试点物流联运、沿边临港连接园区高速通行费“折上折”优惠、海关启动“1+N”属地查检模式试点,系列举措让物流和通关效率持续提升。
“十四五”以来,广西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区A级物流企业已达204家,拥有7个国家物流枢纽,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从2020年的14.8%降至2024年的13.8%,连续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今,在广西,货物可以通过“铁路+港口”的海铁联运方式发往全球,通过“公路+跨境”的陆运通道直达东盟各国,通过“航空+快递”的空运网络实现“次日达”,一张联通世界的现代物流网已初具雏形。
广西台 许荣华 黄华强 王国宽
钦州台 徐迈 卢浩慧
玉林台 杨创
通讯员 王文艳 张炜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