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广西始终坚持把这一主线作为“纲”和“魂”,贯穿到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系统谋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前不久,贵港市港北高中的师生们走进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参观“星火初燃”主题陈列展,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深入了解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重要成就,用心感悟先辈们的英雄事迹。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广西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积极构建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多元化实践路径,开展专题教育培训、红色文化教育;实施全区政协示范区建设委员行动、示范区建设“桂姐姐”行动;打造“广西三月三”“刘三姐”等特色文化品牌,传承和保护铜鼓、壮锦等多彩文化瑰宝,构筑起强大共有精神家园。
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日子是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大抓手。在来宾市象州县,居住着壮、汉、瑶、仫佬等各族群众的喜力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葡萄产业,促进乡亲们增收致富。
围绕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多年来,广西大力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兴边富民推动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四大专项行动,在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支持力度,2023年广西累计下达6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转移支付资金1384亿元,全区近80%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广西广泛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优化提升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立“民族之家”和“服务中心”3000余个,帮助各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在易地扶贫搬迁中,以各民族“插花”方式安置16万户、71万名各族群众。
广西还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深入发掘长寿资源,将民族特色与文化旅游紧密融合,吸引八方来客到广西旅游观光、安居乐业,共建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在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富有民族特色的红瑶文化和美丽的梯田景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家在这里深切感受到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的独特魅力。
着力打造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广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和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不断筑牢维护祖国南疆安全的铜墙铁壁。
目前,广西累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10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91个;生态质量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保持全国第三。坚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广西正不断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中,有形有感有效地推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建美好生活、共享发展成果、共促民族团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八桂大地。
广西台 李陈晨 宋永杰
贵港台 曾洁焕 陈晓珊
来宾台 吴海兰 莫敦傢
龙胜融媒 韦吉阳 吴凯旋 章艳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