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科技养虾富边民:东兴对虾产业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5-05-19 18:49:04 来源:
  在中国南疆,一条独特的纬度线——北纬21°,勾勒出一个天然的生态养殖天堂。在这里,海风与淡水交汇,温暖湿润的气候与北部湾优质海域共同孕育出东兴对虾无与伦比的鲜美风味。如今,这片黄金海岸正借助现代农业科技,打造出一条高效、智能、绿色的对虾产业链,让“东兴对虾”从地方特产蝶变为中国水产品牌的新名片。

生态赋能,孕育黄金鲜度

  东兴市地处广西南端,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与越南芒街仅一河之隔。作为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东兴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环境。东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的位置,水质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Ⅱ类,部分甚至达Ⅰ类,周边无工业污染,气候温暖湿润,十分适合对虾养殖。目前,这片传统的水产养殖聚集区被纳入了《防城港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的陆基海水池塘养殖区,地理禀赋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东兴市推动对虾产业从粗放式养殖向现代化转型。2024年,东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达71.25亿元,其中对虾主导产业占比86%,养殖面积3.2万亩,年产量4.2万吨,惠及边民6万余人,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万元,高出东兴市全市平均水平35%。

科技加持,驱动产业升级

  东兴市红树林有限公司作为东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家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农业企业,充分利用东兴市独特的生态优势,采用“海水养殖+淡水育苗”模式,产出的对虾肉质紧实、鲜甜度高,通过循环水养殖系统将尾水转化为可循环资源,养殖密度和成活率显著提升,为东兴对虾的高品质打下基础。


  技术创新是东兴对虾产业升级的“加速器”。红树林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广西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拥有30多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其中“一种新型箱式养殖用的微滤机”(专利号ZL202110135252.5)及其附属专利,构建了养殖设备的技术高端优势。公司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执行终端”可实现水、电、气、过滤系统的低成本远程控制,而基于YOLO AI系统的水下自动识别技术,能精准监测对虾的生长状态和病虫害特征,显著降低死亡率。红树林公司的智能化养殖基地则更显科技含量。基地内,水处理系统、全自动投喂系统、实时水下监控系统等一应俱全,总控室通过物联网技术集中监测各项参数。从传统土塘养殖的每立方水体产出10斤虾,到如今科技赋能下每立方水体产出20-30斤虾,采用新技术养虾,不仅产量大幅提升,虾的质量也更有保障。据测试,循环水系统产出的东兴对虾蛋白质含量比传统塘养虾高3%,而且无抗生素、无泥腥味、肉质更鲜甜紧实,深受经销商青睐。


  更令人瞩目的是,红树林公司将AI视觉系统与DeepSeek语言大模型引入养殖管理。AI视觉系统通过高精度图像识别,实时统计虾的数量、测量个体长度,并在浑浊水体中识别疾病特征作为早期预警;DeepSeek则分析环境数据和虾群生长趋势,生成精准管理方案和图表报告。这种“AI+大数据”的组合,不仅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和效率跃升,还推动了生态优化。红树林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数据积累,AI技术的应用空间将更大,养殖将迈向更智能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
  目前,东兴市也在全市层面搭建智能水产养殖云平台,投资800万元整合水质监测、智能投喂、尾水监管和气象预警功能,红树林公司紧随其后,不断丰富AI养殖数据,为全市智慧渔业树立标杆。

品牌引领,拓展国际市场

  生态与科技赋予东兴对虾“天生丽质”,品牌建设则让它“声名远扬”。东兴市打造了“怡祥”等20余个地方特色渔业品牌,其中5个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3个入选广西“桂字号”农业品牌目录。并整合资源力推“东兴对虾”区域公用品牌。红树林公司在此基础上,成功注册“红树林”商标,定位“海洋蛋白引领者”,通过技术标准化和健康属性强化,实现从“普通水产品”到“高端健康食品”的升级。
  东兴市农业农村水利局负责人认为,东兴对虾要在国内市场脱颖而出,需突出差异化优势。他们养殖大规格对虾,参考《东兴对虾》团体标准及出口美国、欧盟的检测要求,投喂优质蛋白饲料,无药物添加,确保绿色健康;封闭的循环水系统隔绝外界环境影响,建立可溯源养殖基地,增强消费者信任。
  市场策略上,东兴对虾依托冷链海铁联运加速走向全球市场,多家养殖技术公司也计划逐步开发活虾、冷冻虾、熟虾等多样的水产品加工生产线,满足不同消费场景。2024年,产业园海产品加工贸易年产值突破30亿元,加工转化率达92.8%。

联农带农,共享发展红利

  一只小小的对虾,正在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东兴市大力推行“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养殖户”订单渔业模式,发展对虾养殖3.2万亩,产量达4.2万吨,惠及边民6万余人。东兴市红树林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万尾村360余亩土地,每年向村民支付租金80余万元,直接惠及近百户农民;建设及维护过程中,年支付劳务费超百万元,创造了数千次就业机会。
  在全市层面,东兴将对虾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依托京族文化推出民宿和出海体验项目。2024年,产业园接待游客24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3.85亿元,为边民创造了2000余个就业岗位。

结语:北纬21°的美味与未来

  从传统渔业到现代智慧养殖,从地方特产到国际品牌,东兴对虾产业正迎来跨越式发展。
  在北纬21°的黄金水域,东兴以生态为基、科技为翼、品牌为帆,破解了对虾产业的“鲜度密码”,未来,这份来自北纬21°的美味,将香飘世界,惠泽万家,为中国现代渔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讯员:邓集煜 李杰)

相关阅读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