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任素宁的《阵地》日记(9):桂林文艺界召开百家争鸣座谈会,我以纸笔为锋,引刃劈敌寇!

2025-10-09 16:08:05 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
  民族存亡悬于一线,文艺哪能躲进象牙塔作无病呻吟?烽火中,不仅有军人浴血疆场,更有纸笔间无声的较量,让我们追随虚拟人物任素宁的日记微光,漫入电视剧《阵地》的抗战星河,看笔下文字如何化作惊雷,唤醒万千国人的抗争血性!
任素宁的《阵地》日记(9)
10月8日 晴
  清晨踏进太平路,就听报童在高嚷:“看《扫荡报》新篇——文艺救不了中国!”

  我掏钱买了一份,头版黑字像冷钉,钉得指尖发颤。文章作者引经据典,说“枪炮才是硬通货,诗歌不过是胭脂”,又说“文艺与抗战无关”!我一路读,一路血涌,折报冲上报社二楼,把纸张拍在夏衍先生案头:“这是无稽之谈!我看此人就是居心不良,专门冲着我们的文化抗战来的,我要反驳!”

  先生拿起报纸,看罢文章,拍案而起:“逆流!这又是一股逆流!这样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桂林的新闻、教育、文化界同仁,必须作出回应!”
  正说着,克农处长推门而入,手里拿着同样一份《扫荡报》,眉头紧锁:“夏衍,把笔杆子集合起来,开个百家争鸣座谈会,让桂林文艺界自己说话!”
  翌日午后,《救亡日报》的办公室挤得发烫。我环视一圈——巴金、王鲁彦、胡愈之、李任仁、艾青、艾芜、叶浅予、丰子恺、孙陵、李凌……在桂名家悉数到场。

  夏衍先生敲了敲桌面:“议题只有一个——《扫荡报》提出‘文艺与抗战无关’,号召写与抗战无关的作品。诸位,这是逆流!”

  话音未落,王鲁彦第一个拍案而起:“官僚作派!鲁迅先生的文艺立场并不过时,文艺绝不能脱离现实而作无病呻吟状。此文毒瘤,必予除之!”掌声如潮。艾芜接道:“民族存亡关头,哪有与抗战无关的人和事?生活、思想、喜怒哀乐,哪一处不连着前线?”孙陵把椅子推得吱呀响:“非要文艺家躲到与抗战无关的角落,可中国遍地是危亡与耻辱的呜咽,哪来‘净土’供他们闭门造车?”
  我站起来,从帆布包里抽出延安带来的周扬文章:“周扬先生指出——作家必须到前线去!生活还没和战争结合,便是闭门造车。”

  艾芜立刻侧身:“夏总编,转载这篇!”夏衍点头:“好,明日报纸留出版面!”
  巴金先生缓缓起身,声音不高却穿透屋梁:“我对该文作者其人无可置评。但夏衍先生编剧的《一年间》,剧场里观众泪如雨下——这难道是‘空洞的抗战八股’吗?”一句反问,满堂喝彩。
  画家赖士章霍地展开一幅新作:“那就用画糊住他的嘴!”

  纸上是一幅门神大小的木版年画——门神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持枪百姓和戴钢盔的战士。

  “今年过年,桂林人家贴这个!让‘创作与抗战无关论’见鬼去!”众人欢呼声燃爆。

  我握着笔,心中有种准备上战场的紧张和迫切。场上每一句话都像子弹,每一阵掌声都像齐射。我忽然明白:今天我们不是开会,是在给文艺上膛——让字句列阵,让笔尖开火!

  傍晚散会,我走在桂湖边,落日把水面染成赤铜,像一面战鼓。我听说,军统特务吕文周知道我们的聚会后,气得在办公室里摔了杯子,下令“盯紧那帮拿笔的”。
  夜归宿舍,我翻开笔记本写下:
  “今日,名家云集,声声炮火;明日,文字就成冲锋号,引刀劈向敌寇!”

文人战魂不屈,笔墨抗争不息
敬请锁定CCTV-1黄金档
电视剧《阵地》
感受文化抗战的磅礴力量!




撰稿:符峥嵘 苏耀丹

图片: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