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精准绣出最美“边”】西藏洛扎:逢山开路难不怕 拉郊种出幸福花

2023-12-09 19:32:03 来源:广西台新闻频道



  拉郊乡,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东南部,与不丹王国接壤,平均海拔3675米。拉郊,藏语意思为“山的背面”,因为年平均日照时间不足3个月,这里几乎不产粮食,是人们眼中“藏起来的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精准扶贫提出十年来,拉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准绣出最美“边”】我们见证并记录“山的背面”的新风光。
  拉郊乡距离洛扎县城82公里,是全县7个乡镇中交通最为不便的边境乡。从县城出发,我们驱车沿219国道一路向南行驶,一侧悬崖峭壁,一侧万丈深渊,群山峡谷间河水奔腾咆哮,令人望而生畏。
  在林木苍翠的山谷放飞无人机穿云而下,喜马拉雅群山间的山坳里,宛如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崭新村落缓缓显现,这便是拉郊乡政府所在地——拉郊村。拉郊村党支部书记拉旺次仁品着我们从广西带来的六堡茶,边境山乡的今昔巨变娓娓道来。
  时光倒流,十多年前的拉郊乡如同群山封锁下的孤岛,“嫁人不嫁拉郊人”真实反映了拉郊的偏远和贫困。
  由于土地贫瘠,当地群众主要靠编织竹木器和饲养牲畜,翻山越岭到邻乡换些青稞、糌粑等生活必须品。
  地处白玉地区的杰罗布村人居环境更为恶劣,从拉郊乡政府到杰罗布需要翻越两座大山,在仅有三四十厘米宽的骡马道上步行七八个小时才能抵达。遇上大雪封山,杰罗布一年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时间长达七八个月。为守护牧场,1995年,索朗群培和明久扎西2户共4人搬迁至杰罗布,同时他们也肩负起了守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
  85岁高龄的索朗群培回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十分感慨,那时候的杰罗布没水、没电、没房子住,还时常要提防棕熊、雪豹等猛兽侵扰。但即便如此,少年时的米玛桑珠还是选择回到杰罗布,和父亲明久扎西一起扛起戍边任务,这一待就是20年。
  新世纪的曙光照进了喜马拉雅山脉深处的中不边境村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05年拉郊乡修通了砂石公路,群众结束了翻山越岭步行进出深山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精准扶贫”提出十周年以来,拉郊乡基础设施建设捷报频传,2013年公路通车,2018年全乡通水泥路。瞅准机会谋发展,格桑多布杰是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抓住拉郊电站建设机遇,果断考驾照贷款买了运输车。随着建设工地增多,拉郊村成立输运队,有了14辆大型运输车。
  拉郊乡家家户户善制竹木器,通过合作社以每件50到400元不等的价格收购销往外地,竹木器产业迅速发展。
  拉郊乡成为洛扎县最早脱贫摘帽的乡镇,2022年人均纯收入达27872元。杰罗布村2016年也结束了不通公路的历史,全村人口从2户4人发展至如今的33户102人,人均收入超过三万元。
  两年前拉郊乡建起了小学,杰罗布村也有了自己的幼儿园。
  曾经走出大山的人回来了,“嫁人不嫁拉郊人”成为了历史。索朗卓卡从县里来拉郊驻乡工作一年后,在拉郊村组建了小家庭。 
  当时光列车缓缓从喜马拉雅群山云雾中驶过,守护在杰罗布的米玛桑珠满眼深情望去,依稀能看到12岁时自己在牧场放牧的影子。年少时有过不解,也曾因戍边固土放弃学业、26岁仍不能用汉字写出自己名字而感到过委屈,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他,看着守护的这方热土的沧桑巨变,终于明白了老书记当初叮嘱他的话。
  此行采访,拉郊的边远和行路的艰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但一路走下来我们没有感到疲惫,而是每时每刻被感染、被感动、被激励着。是什么让拉郊人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有着不懈奋斗的力量?采访结束时,墙上这道醒目的标语给了我们答案......

广西台 韦芝枫 何娴 梁智威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