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纪录片《魅力花山》

2021-07-18 16:55:25 来源:


  2021年7月16日至31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7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系列纪录片《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该系列片立足今天,回望历史,以全新理念与视角聚焦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题,用国际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于201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的第一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由本台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联合制作的纪录片《魅力花山》7月18日、19日22:00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魅力花山》,一睹为快。

《魅力花山》(上集)
花山,千年未解“无字史书”



  左江花山岩画分布在广西崇左市的龙州、宁明、江州、扶绥等地,在105公里的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共包括38个岩画点,107处,3816个造型各异的图案,形成亚洲东南部规模最大的岩画群。
  2016年7月,左江花山岩画作为文化景观遗产类型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中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成为第31项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

  与全世界迄今发现的岩画相比较,左江花山岩画无论是创作规模、文化内涵,还是保存程度,都堪称世界岩画的独具一格。宁明花山岩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幅岩画,整体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
  这些描画有赭红色图案的山,在壮语中叫作“岜莱”,意思是“有画的山”,花山。山崖上丰富、粗犷的图案,历经了千年的风雨磨洗,依然鲜活生动,接受着世人的惊叹和注目。
  左江花山岩画集中绘制在距离江面15米至110多米高度的崖壁上。即便在今天能借助现代手段的情况下,要攀爬上去也并不容易,更何况还要在上面绘制图像。
  到底是什么人,在哪个年代,出于什么目的,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在悬崖峭壁之上绘制如此震撼的岩画群?


  年代之谜
  考古专家通过类型学来研究左江花山岩画的年代,结合岩画中出现的铜鼓、环首刀、短剑等标志性器物,最终将岩画的绘制时间大致锁定在战国至东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绘制之谜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骆越人在左江流域的岩壁上,利用悬吊法、攀爬法、搭架法等方式接近崖壁进行作画,他们绘制的骆越人的生活场景及祭祀仪式,生动展示了在中国南方曾盛极一时的铜鼓文化及其仪式特征。


  地点之谜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38个岩画点,都分布在江河拐弯处,迎着D大江来的方向,岩画点与其依存的喀斯特山体、江河和人类生活栖息的台地,构成一个个相对封闭、完整的景观单元。 
 

  色彩之谜
  岩画的作画颜料中,不仅有含赤铁矿的石料,还加入了动物性和植物性胶结材料。在经历了相对漫长的时间后,颜料与岩壁表面水中的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物质,草酸钙能使画面变得更加稳定。


  图像之谜
  岩画描绘了远古盛大的祭祀典礼,画中的正身人像和侧身人像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阶层,他们身上的配饰和岩画里的器物图案也象征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不同的队形和庄重、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神秘莫测的意境。

 

  遥远的部族早已留在历史的尘烟之中,赭红色岩画承载的无字史书,却穿越时间长河镌刻在人类文明的丰碑之上。
  山水相依,诗意盎然的天然画卷,蕴含着人类和自然沟通的高度智慧,展现了人类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普遍的精神追求。


《魅力花山》(下集)
花山,千年传承活态呈现



它们是人类的记忆
它们是大自然的馈赠
它们是世界文明的代言
聚焦中国的世界遗产
解读中国智慧
呈现中国精彩


  左江花山岩画记载着古代骆越族群的精神生活与文化历史,历经风霜洗礼依旧鲜艳,给后人与祖先穿越时空的对话留下了广阔空间。

  岩画中的铜鼓图像,至今得到活态传承
  在左江花山岩画中,目前尚能辨认的铜鼓形象有368个。这些铜鼓在众人的簇拥下,处于祭祀仪式中的显著位置。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铸造和使用铜鼓的国家。铜鼓作为一种用青铜铸造的部族重要礼器,流行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在祭祀、战争等部落大事时使用。
  2000多年来,在中国南方,铜鼓的铸造和使用从未间断,今天,铜鼓文化在广西依然盛行。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是铜鼓之乡,传统的铜鼓只有四个音,民间工艺人谭安益十几年来不断研究实验,他希望铸造出更多音阶的音乐铜鼓,把铜鼓变成能够演奏现代音乐的乐器。他会成功吗?

  千年不褪的赭红色,成为艺术创作灵感源泉
  颜料的运用在广西少数民族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自然中生长的植物,常常被壮族人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陈天在大学里教授民族服装设计,他带学生来到花山采风,让学生们感受花山岩画关于颜料使用的魅力。
  花山岩画也是艺术家们创作的不断源泉。十年来,杨诚经常到花山岩画考察、写生,他想创作一幅油画作品,在画布上重现陡峭岩壁上的时光印记,感知古人创作花山岩画所要传达的精神。

  环首刀和短剑造型,成就今天壮刀的勇猛
  黄冬鹏人称壮刀王,他锻造壮刀的灵感,来源于花山岩画上的环首刀和短剑。黄冬鹏对岩画上的古制刀剑进行创新制作,他决心打一把花纹钢环首剑,向古人的智慧致敬。


  岩画上蹲式人形,演绎出一种武术功夫套路
  相传,花山拳是壮族与野兽搏斗、部落斗争、抵御外侵的搏击动作经过不断的演变而成,动作古朴,刚劲有力。
  甘敏自幼跟随爷爷习武,强身健体。多年来,甘敏整理花山拳的各种拳谱和文字记录,花山岩画上的图像也激发了他的灵感,经过研究摸索,甘敏编创了56式新花山拳拳法。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花山拳在社区和中小学开始推广,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健身方式。
 
  古老的左江花山岩画凝结着古代骆越人面对自然的勇气和智慧,这种勇气和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显得刚劲、沉稳、坚实,如同脚踩在大地上。所有对于历史的回望,不仅仅为了记取荣光,更是为了走向未来。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