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边陲那良古镇,广袤的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大村芋蒙种植基地的芋蒙经春雨滋润,竟先拨芽长叶,朵朵叶伞随阵阵春风轻拂,如同好客的那良人一样热情向路人点头致意,昭示着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
近年来, 那良镇充分利用山青、水绿、地肥土沃富硒的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引导鼓励成立村民合作社,组织村民以劳动力或是土地加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快芋蒙规范化培育、规模化种植,不断壮大发展那良芋蒙产业。2021年,那良镇大村村1个村就带动了200多户农户开展种植芋苗等农作物,农户年收入由几千元增长到上万元,种植收入显著提高,芋苗种植面积除合作社自主种植芋蒙300亩外,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超过500亩。
“我在这里工作,每个月都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而公司又租用家里的3亩地,现在我不光是合作社的工人,还是股东之一呢。”正在茂峰种养专业合作社芋蒙加工车间上班的脱贫户刘仕谦边说边在熟练地将新鲜的芋苗剥丝,并“咔嚓咔嚓”切成适合的小段,“如我这样的合作社员,全村还有很多,他们有的是以土地入股;有的是加入合作社,接受学习规范的种植、管护技术,自行种植后再由合作社回购产品。有了合作的指导我们种植产量和价格都比以前成倍数提高,以前的年亩产四五千元,现增加到八千元到一万元。”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读书毕业后,我就回到农村搞农产品种养产销生意,发现市面上销售的那良芋蒙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品质良莠不齐,价钱波动也比较大,经常挫伤种植户的积极性,更谈不上规模化种植了。我发现了这小小芋蒙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2016年,我遂决定与人合资在那良镇了创建防城区茂峰种养专业合作社,目的是打造集芋蒙(芋苗)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品牌为一体的具有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的地方特色芋蒙(芋苗)产业链。通过统一规划发展芋苗种植业,生产绿色无公害芋蒙,带动群众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结束了群众以往零散粗放发展方式,对他们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种植管理技术等培训,着力提升群众的技能,让种植户实现稳定长期收益。”茂峰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茂峰向参观芋蒙生产的人士说道,“合作社2018年注册那良芋蒙为商标,我们生产的芋蒙都是统一发售至防城港市区及北海、钦州、广州等地各大商超,供不应求。2021年芋蒙系列成品产量约400吨,销售额达到650万元,年增长超30%。”
“他主外,主要负责销售渠道;我主内,主要负责厂务管理和产品品控和开发”茂峰种养专业合作社林女士接过谭茂峰话,”我们的合作社成立以来,得到了当地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还指导我们扩大生产规模,今年初我们投入了170万元,在1000平方米的厂房基础上新建了240平方米厂房,以SC生产许可建立标准生产线,配套冷库,不断提升车间管理,我们还成功研发出了开袋即食新产品,进一步拓宽市场占有率。今年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技术支撑力度,与那巴村已经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在那巴村流转100多亩土地开展种植,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芋苗一年四季都能生长,种植不受季节影响。那良镇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种植。”那良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何华源介绍道,“我们大力引导合作社以村民土地入股的方式,与其签订土地租用合同,大面积种植芋苗,合作社年底将拿出利润的百分之二十来分红。那良镇政府定期对全镇的合作社进行技术培训、金融扶持和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跟踪服务,解忧纾困,让进驻那良的企业安心做事、放心创业,实现企业发财、群众受益、地方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高质量发展。”
“‘小芋蒙,大产业’,那良镇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推动乡村振兴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财政扶持产业发展投入方式改革,撬动资本支持全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这是我镇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众多模式中的一种,类似的产业发展模式我们还运用于柑橘、中草药、清水鱼……等种养植产业上,”那良镇政府副镇长廖锦朝介绍道,“2021年,那良镇整合上级各类衔接乡村振兴资金765万元,投入发展大村芋蒙、柑橘、中草药、清水鱼……等种养产业项目,成功打造了芋蒙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核心示范区、防城区那良柑橘产业示范区等6个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区(基地)。”
据悉,下一步,那良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创新,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大力实施党建人才产业联盟战略,在全镇构建以“一馆两园三带”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为重点的生态经济圈,发展壮大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和休闲观光、康养文旅产业,引进和壮大一批能带动全镇香料、柑普茶、禽畜、渔业、果蔬、中药材等全产业链条开发的项目,促进农业产业融合振兴,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积极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群众致富之路。(来源:防城区融媒体中心 )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