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871.5亿元,同比增长13%,数据背后,呈现出新动能快速壮大、新优势逐步凸显的喜人态势。国际形势更趋严峻复杂,广西外贸为什么能逆风跑出加速度?来看记者观察。
保税通关仓储模式突破传统瓶颈 外贸引擎持续升级
在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记者看到,一辆辆满载铜精矿的重卡依次驶过卡口,闸杆自动抬起,车辆几乎不减速便驶入园区。从抵港到入厂的“零延时”通关已成为常态。
上半年,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货运量63.65万吨,货值96.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9%和20.6%,进出口总额在全国85家保税物流中心里冲到第二,这得益于多部门联动创新的“区港联动”机制。
今年广西推行的“一企一策”定制服务,把海关、物流、园区三方数据打通,让“船舱—卡口—车间”全程可追踪。1-7月,广西保税物流进出口1388.4亿元,增长16.2%;加工贸易进出口540.5亿元,激增64.7%。
培育新动能 加工贸易增速领先
在玉林北流市邦泽创科电器车间,流水线正在组装发往海外的产品。得益于原产地证书 “自助打印+智能审核”、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等便利化措施的叠加,企业的产品通关效率大幅提升,经营形势喜人:1—6 月产值已达 1.3 亿元,同比增长超三成。
今年,我区多部门联合印发《广西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2025年广西加工贸易及保税改革重点支持项目》等文件,聚焦保税新业态、产业转移等十大方向,提出28条政策措施,形成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政策矩阵,为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成为广西外贸增长的核心引擎。今年1—7月,广西加工贸易进出口540.5亿元,增长64.7%。
挖掘新增长点 推动对东盟贸易扩量提质
走进防城港东兴口岸,记者看到,北仑河二桥上货车川流不息,满载生猛海鲜的冷链货车有序驶入海关卡口。作为中国与东盟海鲜贸易的重要通道,这里平均每天有50多车来自东盟国家的食用水生动物入境,货品从东盟出发,最快仅需4小时就能端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高效的物流的底气,来自高效的通关保障。
同样通过东兴口岸,工业制成品也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东盟市场。1-7月,东兴口岸出口机电产品达425.4亿元,同比劲增1.1倍,其中平板显示模组、电子元件、家用电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配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均实现倍增。
今年以来,广西与东盟国家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领域合作加速崛起,带动外贸“量质齐升”,今年1—7月广西对东盟进出口2423.2亿元,增长13.1%,东盟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在各级部门一系列促改革、拓市场、稳订单的举措加持下。广西前7月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535.3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不断加快,为积极应对外部不确定性、赢取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稳定性。
广西台 阳映 吴铭意
防城港台 张茵茵
玉林台 吴雨洋 庞小妹
凭祥融媒 谢育明 梁仕鑫
东兴融媒 沈茜灵
通讯员 黄雅玫 赵卫东 肖裕稳 廖佳珍 何璐璐 邹蕙蔚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