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柳州市坚持改革创新,用工业化理念、互联网思维统筹推动螺蛳粉产业品牌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小米粉发展成大产业,让“网红”变“长红”。
走进位于柳州海吉星商圈核心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螺蛳粉原材料集散中心,记者看到,米粉、花生、腐竹、木耳、调味料等螺蛳粉原材料一应俱全。数据显示,集散中心日均交易量超2000吨,日均交易额超3000万元,全国超70%的螺蛳粉原材料来源于此。
近年来,柳州市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用工业化理念推进螺蛳粉企业集群化发展。随着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螺蛳粉原材料集散中心、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营,螺蛳粉全产业链逐步形成。目前,柳州市注册预包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138家,原材料配套企业163家,全产业链规上(限上)企业97家。2023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669.9亿元,同比增长11.5%。
为助力柳州螺蛳粉企业拓展市场,柳州市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机制,以“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助力柳州螺蛳粉品牌全平台多渠道覆盖销售。在柳州螺蛳粉电子商务产业园,柳州皇冠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以海外实体连锁店形式带动线上销售,这也是柳州市第一家在海外开设连锁实体店的螺蛳粉生产企业。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柳州螺蛳粉出口货值从83.3万元跃升至8727.2万元,5年间出口货值翻了104倍。目前,柳州市有40多家螺蛳粉生产企业完成出口资质备案,5家螺蛳粉出口生产企业完成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备案。
柳州市还在服务机制、合作机制、监管机制上做文章,先后出台20多项地方法规,以法治护航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完善标准体系方面,基本建成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检测项目覆盖全产业链产品。
柳州台 陈雅琳 祁军
通讯员 卢世昌 陆梓健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