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惊蛰不“惊”,了解这几点,健康一整年!

2021-03-05 00:00:00 来源: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点击图片收听《970微节气》话惊蛰


  大多数人对于惊蛰这个节气,或许都有些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惊蛰是什么?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最有⽓势也最富⽣机的节⽓。惊雷过后,万物奔⾛,生机勃勃 ,春天正式到
  谚语说“春雷一声响,万蛰苏醒来”,难道惊蛰时节,真的有春雷吗?
  惊蛰是天气回暖的意思,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蛰”是藏的意思,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春雷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唐)韦应物《观田家》

  “过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节过后,气温开始陆续回升,雨水增多,意味着春耕的开始。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图片来源航拍广西)

惊蛰习俗

打小人 赶霉运 
  民间流传着惊蛰日有打小人、去晦气的习俗。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艾草,熏家中四角,用艾香驱赶虫、鼠、霉味,许多地方也用这种方法来驱赶霉运。

『祭白虎化解是非』
  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会遭遇小人、前程受阻、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惊蛰吃梨 能远离病痛
  古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个时间吃一个梨。惊蛰时节,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也可能是因为“梨”与“离”同音的缘故,吃梨有让病痛远离身体之意。

惊蛰怎么养生?
  按照中医的说法,惊蛰开始,身体阳气生发,这时候开始调理身体,可以确保一整年都会有活力,那么惊蛰时节的养生要注意哪些呢?



·养肝养肾
  惊蛰时节,人的肝气旺盛,往往易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血压升高等表现。中医认为,肝火旺的人在春季应该少酸多甜。升阳则应多吃韭菜、菠菜、芥菜、春笋等食物。



春季吃韭菜 补气壮阳又消食

·远离“春困”

  惊蛰时节,气候回暖,人们很容易感到困倦、疲乏,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民间称之为“春困”。想要远离“春困”,除了早睡早起、作息规律,在饮食上,也要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食品。
  春天也容易出现头痛、眼皮跳、眼睛干涩等,早晨起来梳头一二百下,能够提神醒脑,缓解不适症状。

·适当泡脚 
  中医素有“春天泡脚,升阳固脱”之说,每天晚上睡觉前用热水加上一撮盐,将膝盖至足底好好泡洗,可以行气血通经脉,祛除风邪湿毒和“脚气”。

·适当运动 
  惊蛰过后,运动不宜太过激烈。刚从冬季的寒冷中舒缓过来,需要循序渐进,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

·警惕春季流行病
  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上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流感、水痘等春季传染病常出现,需要引起注意、提高警惕。

·春捂防寒气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较大,可能会出现“倒春寒”。因此“春捂”在此节气中还是很重要的,穿衣要以“捂”为主,要注意脖颈与足底的保暖,以免出现由受寒导致的手脚发凉、关节酸痛等问题



惊蛰已到,
春暖花开,
一切美好都在悄然而至!

编辑:黄丽娜
综合整理视频内容源自970女主播、新闻在线、超级点子王,图文内容源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