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沿着高速看广西·乡村振兴·罗城】染布刺绣烧土罐,非遗文化“活”起来

2021-09-19 13:19:34 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


染布刺绣烧土罐 · 非遗文化“活”起来

在古代,心灵手巧,秀外慧中的女子最受欢迎,是女神级别的。那你知道,在罗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什么样的男子更受欢迎吗?没错,能将土不啦叽的泥土煤炭炼制成实用的炊具、器皿,帮助大家解决吃饭问题的工匠,应该是男神。


仫佬族刺绣工艺


古代评价女子,一看相貌,二看女红(gōng)。女红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等技艺和成品。按这个标准,罗城女子绝对是心灵手巧,秀外慧中的那一类,因为女红中的刺绣,如今在乡间依旧是不少女性的看家本领。



仫佬族刺绣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谢秀荣:上面有石榴树、石榴花、石榴果,多子多福的意思。我们仫佬人的小孩满月了,外婆就要送上自己绣的背带,祝福外孙这个家兴旺发达。


手起针落,五彩线在指尖翻飞,精美图案跃然布上。谢秀荣的刺绣作品多次参加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荣获“八桂天工”奖的金、银、铜奖等诸多奖项,部分作品被博物馆收藏。什么物件搭配什么绣法,“绣龄”50年的谢秀荣信手拈来。 


仫佬族刺绣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谢秀荣:罗城有三种绣法,一个是平绣,绣枕头套、门帘、窗帘这些,第二种剪纸绣比较多,绣背带啊,第三种就是马尾绣,用棉线把马尾包在里面,这样就立体好看,也经久耐用。


现代商品追求快节奏大批量,但在谢秀荣眼里,手工刺绣有它独特的生命力,因为一针一线蕴藏着温度。



仫佬族刺绣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谢秀荣:这个机绣的一套是800块,这个手工绣上衣就13800元。今年我卖了两件,3万元。


2010年,仫佬族刺绣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谢秀荣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2年,罗城首个“非遗”传习基地在四把镇中寨屯建成,谢秀荣借此机会举办培训班,倾囊相授刺绣技艺。因为她深深懂得,只有人人“绣”非遗,非遗才会更美丽。



谢秀荣徒弟  凌小连: 县里面搞活动大型活动啊都要穿民族服装,有些外地游客都喜欢手工艺品,这个刺绣也包含了我们罗城文化在里面。


仫佬族土布染制扎染技艺


仫佬族土布染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梁金燕:  线是从棉花开始,拿来纺成线,排完线了就上这个机子,就可以织布。


仫佬族土布厚实耐磨,透气吸汗。通过蓝靛草等植物染料染制后,做成衣服裤子,或者背带、鞋子、挂饰、桌布等,美观大方,再流行500年不成问题。


现场声:这幅图是我设计的罗城春耕图,这个牧童放牛啦高兴啦就到我们武阳江去玩耍,染后就可以做扇子。


作为传承人,梁金燕正想办法将传统工艺设计成现代人喜爱的款式,给传统仫佬族土布赋予新的生命力。



仫佬族土布染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梁金燕:  徒弟谁愿意做我都愿意收,无偿教他们。


仫佬族煤砂罐制作技艺


灰土土的色彩,有些笨拙的造型,这些貌不起眼的煤砂罐,上世纪可是罗城四把镇家家必备的烹饪神器。今年69岁的工匠吴昌术告诉记者,罗城蕴藏着丰富煤炭资源,过去他们用煤矸石和当地特有的白泥等原料制作煤砂罐售卖,那生意叫一个好。


仫佬族煤砂罐制作技艺传承人  吴昌术:它没有腐蚀性,6月好热的天气,煮了一罐饭,第二天,一点没有臭馊,罐子足够通气。


随着电子炊具、新型材料炊具普及,煤砂罐渐渐退出了生活舞台。2012年,仫佬族煤砂罐制作技艺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县里出资新建烧窑,吴昌术受邀重拾老本行,收徒授艺,致力点燃煤砂罐制作薪火。



仫佬族煤砂罐制作技艺传承人  吴昌术:教了两个徒弟会做,全部一点不保留,技艺不可以失传。


近年来,罗城挖掘搜集了涵盖民间文学、民俗、游艺、民间音乐等10大类1015项的“非遗”项目线索。加强“非遗”传承基地、场馆建设和展示。通过政策帮扶、资金补助、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措施,对传统文化开发性保护。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文化遗产股股长 覃学应:通过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让我们罗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地活起来。





记者:谭丽娜 梁智威 彭良飞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