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长,您会有哪些关键字或词来形容南宁?”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介绍南宁的话,我选择有‘友’字,是友谊的友、朋友的友。友好的友。”
1月16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世界市长对话·南宁”主活动上,广西南宁市市长侯刚回答主持人提问时认为,友”字是南宁的代表字,南宁与东盟国家城市间的密切友好往来,形成双向奔赴局面,“老友圈”不断扩大。
为了促进中外城市间文明交流互鉴,推动经贸文化合作走深走实,“世界市长对话·南宁”活动安排1月15日至18日在广西南宁举办。
1月16日,“世界市长对话·南宁”主活动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中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等8个国家12位城市市长或市长代表通过深入对话交流,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开拓思路、贡献智慧。
在对话活动中,来自中国南宁市、老挝万象市、缅甸仰光市、泰国素叻他尼府、马来西亚吉打州、越南芒街市、柬埔寨暹粒市、印度尼西亚马塔兰市的市长或市长代表,共同探讨“共建中国—东盟友好家园:城市开放与合作”的重要议题。
广西南宁市市长侯刚认为,友”字是南宁的代表字:“说到这个‘友’字,分享给大家一个小故事。有一个老年人偶感风寒,邻里知道以后,就给他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他吃完了以后,症状就缓解了。这碗热气腾腾的、饱含友情的米粉,我们就叫它‘老友粉’。那么,现在这碗‘老友粉’家喻户晓,而且成为我们南宁美食的名片。‘老友’就成为我们城市的名片。”
“我们与东盟国家一衣带水,山水相连,城市双向奔赴往来。我们南宁把老朋友、好朋友都叫作‘友仔’‘友女’。”侯刚说,“那么我们在座的各位市长,还有我们在座的各位嘉宾,通过我们的交流,我们现在就是‘友仔’‘友女’了。总而言之,南宁是一座具有‘老友’基因的宜居、宜业的友好城市。”
南宁市市长侯刚还分享了南宁市在城市开放与经济合作、人文交流与文化交融、城市治理经验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说,南宁市通过不断做大做强开放平台,推动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人文交流“心联通”,吸引越来越多东盟乃至世界各地的企业、项目落地南宁,为谱写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侯刚还以南宁城市水系治理实践为案例介绍了南宁在城市治理方面的经验,以及南宁如何通过一系列教育、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促进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与文化交融。
广西南宁紧紧围绕国家赋予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新定位,搭建起中国-东盟交流交往的重要桥梁纽带,搭建了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南宁渠道”,实现了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双向奔赴,是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枢纽、城市,跨境物流更加便捷。
南宁构建了多维度连通东盟的“公、铁、海、空”交通运输网络,中越跨境物流直通车成功开行,铁路可以通过“铁海联运”到东盟国家。南宁机场开通15条国际货运的航线,通达东盟及南亚10国17个城市,2024年国际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2026年平入运河进程以后,5000吨级的海轮可以从南宁直达东盟国家,将成为中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南宁是中国-东盟贸易往来的集散中心,跨境贸易更加便利。南宁坚持贸易先行、贸工结合,以贸促工,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国家级开放平台,“买东盟卖全国、买全国卖东盟”的贸易格局初步形成,与东盟双向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南宁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相知相亲相融的氛围更加浓厚。南宁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亲、语言相通,文化交流多姿多彩。南宁的国际友城已经增加到31个,是东盟学生留学中国的首选地,双方人文交流更密,民心更亲。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