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脑洞大开,“芋”盖新“房” | 沿着高速看广西·乡村振兴·荔浦

2021-09-05 10:51:13 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

荔浦芋是芋头中最优质的佼佼者,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的芋头个头惊人,口感粉糯鲜香。荔浦芋过去是"皇室贡品",现在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食,但也因为越来越多人喜欢它,所以市面上正宗的荔浦芋经常一“芋”难求,能不能请老乡们多种点荔浦芋呀?


荔浦市

荔浦芋——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微风翻翻,芋叶田田,伸展的芋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为脚下的芋头遮阳挡雨。挺立的芋株比人还高,穿行其间,如同闯进了小人国版的绿野仙踪,芋头就藏在芋株底部,这层层包裹的叶片里。




芋头一般在霜降后上市,眼下正是它的疯长期,生长的秘诀,头顶晒足太阳,根下吸饱甘露,所以千百年来芋头大多长在水田里,而水田容易残留病虫害,不能连作只能隔年种植,农田产值和农民种植积极性都受影响。



卖了6年滴灌设备的荔浦农民何慧脑洞大开,把荒废的果园流转,大胆种植桂芋2号荔浦芋,通过滴灌解决“喝水”难题,让芋头在旱地里安了家。


荔浦市双江镇太和村种植户 何慧:它一滴一滴的,它每一个滴头很近的,四五厘米一个滴头。因为芋头它就是用水量比较大的。如果成功的话可以带动大多数农户。


在这片新型芋田里,你看不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挥汗如雨,只看到开关阀门、轮换球阀、安装捕虫器等一系列简单轻松的操作。以前每次降雨前后,都要适量喷药防治病虫害,现在也可以请无人机代劳了。




24岁小伙苏佳佳和城里年轻人玩航拍不一样,他当飞手是驾驶无人机喷药,从自家田地到十里八乡,他帮不少村民解决了燃眉之急。


荔浦市荔城镇安疆村村民 苏佳佳:一天可以打几十亩,一天可以省十多个工人 。


荔浦市新坪镇兴义村   

绿满园水果种植家庭农场


几公里外的新坪镇兴义村,白色大棚点缀在田间,这是村里最有辨识度的一道风景线。覃景华年轻时闯荡城市做工程项目,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却又当回了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闯出了种植新路子。



荔浦市新坪镇兴义村种植户 覃景华:种了阳光玫瑰葡萄,又种了沃柑。农民事业越做越大了,所以对当新农民感兴趣了。


今年3月,他在荔浦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指导下,采用广西荔浦芋试验站和广西农科院生物研究所今年联合推广的荔浦芋轻简化栽培技术,建起大棚种下了10多亩荔浦芋。



荔浦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邱祖杨:芋头上面有一种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就叫芋疫病,就是它通过雨水传播,那它有大棚,没有雨水淋,传播很慢。


头顶的大棚遮风挡雨,一次性施肥加覆膜技术,让芋田在春天保温催芽,在夏天免除杂草生长和养分流失的烦恼,还极大地减少了病虫害,损耗率由露天栽培的10-20%,降至5‰。


荔浦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邱祖杨:我们这个轻简化栽培,所有的肥料配方统统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调配好,农民只管洒,做最重要的事情。


2021年   

荔浦种植旱地荔浦芋达150多亩


旱地种芋头,芋田转连作,曾经只是个幻想,如今正一点一点照进现实。




政府职能部门和老乡们的不断尝试,让荔浦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中共荔浦市委书记  李玉清: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建立以荔浦芋为主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推进生产技术的专业化、标准化;大力推广"一物一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等制度,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控制的荔浦芋质量管理体系。





记者 | 韦嘉欣 莫毅 通讯员 李天安 何君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