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刘震英:铁血丹心 保家卫国

2025-07-08 19:06:30 来源:广西台新闻频道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复兴力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


  “十年革命精忠为党,噩耗传来全军哀悼。” 这是1940年新四军《抗敌报》对壮族抗日英雄刘震英的追思。他弃笔从戎,新婚燕尔就挥别妻子;从右江出发,驰骋苏南,用二十九载的青春热血,书写了“国破家何在”的铮铮誓言。【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今天我们来重温抗日英烈刘震英的感人事迹。
  1910年2月,刘震英出生在百色田东一户贫苦农家。1925年,“五卅” 惨案爆发,15岁的刘震英与广西省立第五中学的同学罢课游行,声讨帝国主义暴行。1929年,百色起义的惊雷震响右江。受时任恩隆县农协主席的大哥刘伟谋影响,正在求学的刘震英毅然返乡,投身苏维埃政府的宣传工作。1930年2月,大哥刘伟谋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刘震英愤然立下誓言:参加红军,为兄报仇!
  1930年10月,红七军奉命北上,刚刚结婚的刘震英告别妻子与母亲,星夜归队,投身救亡图存的革命事业当中,历经百色起义的烽火洗礼、红七军转战千里的艰辛跋涉以及中央苏区反 “围剿” 的生死考验,在战火中百炼成钢。1934年至1937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刘震英随陈毅、粟裕在赣粤地区打了三年游击战。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10月新四军宣告成立,在赣粤边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命下山,被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刘震英任团政治处教育股长。1939 年 5 月,刘震英临危受命整饬新六团。面对思乡战士,他字字如锤:“国不保,家岂能安?”朴素的话语激发了战士们的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1939年7月,刘震英调任新六团政治处主任,为刚组建的部队加强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提高战斗力作出了贡献。这一年冬天,日伪军由南京、镇江、丹阳、宝埝等地集结四千余兵力,对延陵地区进行大“扫荡”。新六团在九里附近与敌军遭遇,发生激战。刘震英率新四军勇士决死拼杀,直至鲜血染红苏南大地。 
  解放后,刘震英的亲人一直苦苦寻找他的下落。直到1981年,刘震英的侄子刘承端在新华书店翻阅《皖南事变前后》一书时,赫然发现了叔叔刘震英的名字。
  英魂有踪,忠骨难寻。刘震英的亲人们在故乡百色田东为刘震英建起衣冠冢,让他依偎在大哥刘伟谋身旁。右江呜咽,迎回了她的赤子。家乡人民也为他竖起高高的纪念碑,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这位壮乡抗日英雄。远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贺甲战斗遗址纪念馆静静矗立,当地干部群众每年都会来到这里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从广西右江到苏南战场,无论历经多少岁月,刘震英的英雄事迹代代传唱,成为永不磨灭的“精神灯塔”,照亮着“中国芒果之乡”这片欣欣向荣的红色沃土。

百色台 孙艳 黄造民 罗汉庆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