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边纪红制图
2018年的日历翻到了最后一页。
当我们将目光投至留学领域时,会发现这一年,“虚拟绑架”盯上中国留学生等留学安全话题仍排在中国留学生关注话题的首位。在出国留学逐渐理性化、海归就业竞争激烈背景下,关于留学价值的探讨热度不减。海外游学市场持续升温,相关机构已推出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产品……本版今日推出2018出国留学热词——
留学安全
2018年1月,开办10余年的私立学校新西兰国家学院因教学质量问题被注销,导致数十名中国留学生面临无学可上和合法居留身份不保的问题,引发舆论关注。
中国留学生遭遇类似情况并非个案,随着中国赴海外留学人数的逐年攀升,相关案例不时见诸媒体。相关专家表示,要及早识别那些“不靠谱大学”——其中有些被中国留学生称作“文凭工厂”,这些院校向学生颁发的学历学位文凭,并不被留学国和国内学历学位认证机构承认;有些大学虽然合法,但学校为了营利而进行虚假宣传,教学质量并不过关,学生入读之后很难接受到与之宣传匹配的高等教育;还有些学校存在非法办学等情况。
就如何选择正规院校,业内专家建议:第一,通过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可以查询教育部认可的各国院校名单;第二,考察学校的专业设置,如果学校开设的专业非常单一,只开设市场流行的“热门专业”,学生就需要三思而后行;第三,考察学校的招生标准,对招生门槛较低,对学生的入学成绩要求不高的学校要谨慎对待;第四,建议加入国际学生占比的考量。如果国际生占比过高,就需要留意了。
对海外学子来说,除了在院校选择时需要擦亮眼睛,选择正规院校之外,人身安全也一直备受关注。
“这里是中国驻外使领馆,现怀疑你涉嫌犯罪行为……”2018年,针对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敲诈勒索行为在多国发生,中国驻外使领馆相继发布紧急提醒——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提醒在英中国留学生严防“虚拟绑架”骗局,并详细列出了诈骗套路,以提醒中国学生防范;加拿大连续发生“虚拟绑架”电话诈骗案,涉及多名中国留学生;中国驻汉堡总领事馆发布紧急提醒——在德中国留学生严防“虚拟绑架”骗局,该提醒还提到一起在德国柏林发生的中国留学生被“虚拟绑架”的案例。此外,澳大利亚等国也有类似案例报道。
就此,公安部发布安全提示——我国公检法机关和各国执法部门均不会使用社交软件办案,也不会使用社交软件和电话侦办保密案件。接到自称驻外使领馆、执法部门的电话、邮件时,要切记保持警惕,认真甄别,不要轻信以任何名义索取姓名、家庭情况、银行卡等个人信息以及转账、汇款的要求。
就此,不少留学生总结出的应对经验是,防范“虚拟绑架”首先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因为遭遇“虚拟绑架”诈骗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些就是被对方了解自己详尽的个人信息问懵了,才会陷入对方精心设计的骗局;其次,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因为有些诈骗是放长线钓大鱼,先骗取你的信任,然后才开始下一步诈骗;最后,如接到诈骗电话,先跟有关机构进行核实,比如可以拨打中国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同时要及时和家人、老师、同学联系。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留学安全呈现出新的特点。就大家关注的全球恐怖活动增多和留学安全之间的关系,相关专家表示,在某些国家,种族主义正在抬头。以热门留学目的国美国为例,既有的种族歧视问题未见缓解,种族关系进一步恶化,社会对立加剧,种族冲突频发。在此背景下,中国留学生面临新的安全问题。因此,留学生赴留学目的国之前要增强安全意识,了解当地常用法律以及最新的相关案件,了解学校附近的治安状况。
留学价值
在2018年5月举行的《2018中国留学白皮书》发布会现场,新东方前途出国总裁孙涛指着大屏幕上的“留学价值”强调说:“这是我们今年新增加的调研内容,原因是在海归就业大不易的背景下,留学价值是否有所降低成为非常热的话题。”
打开网络问答社区知乎,关于留学价值和意义探讨的帖子多到看不过来。有人认为“回国后成了社会底层”,有人认为“留学生涯是影响一生的经历”,有人后悔“出国留学错过了太多发展机会”,有人还在探索“到底要不要出去留学”……观点各异、经历不同,但核心问题是关于“留学价值”的追问。
在关于出国留学的收获讨论中,有3个方面是海外学子的共识。
首先,“独立”是海外学子总结留学收获时使用的高频词。就此,相关留学专家认为,随着留学低龄化趋势的发展,在父母温柔乡中长大的一代走出了国门,对这些学生来说,学习、生活的日渐“独立”确实是最大的成长。
其次,留学在外,不同的文化背景让每个学生都会面临跨文化适应问题。如何看待跨文化适应也决定了每个学生留学期间的不同表现。在海外学子看来,留学收获还包括文化碰撞下获得的“国际视野”。 具体而言,海外学子夹在中外文化之间,有冲突也有和解,但在适应留学地文化的过程中,会接纳新的文化元素,也会坚持自己固有的文化元素。接纳新知和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会让自己反思,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让自己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最后,留学也是重新审视自己的一次机会。海外学子因体验不同的教育体系、不同的文化氛围,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从而能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未来选择。
正如就读于英国的王月在朋友圈分享的一段话:“留学并不意味着你回国之后功成名就,坐享完美人生;也不意味着你比留在国内的朋友有着更多更好的选择,它不会帮你消除焦虑,你还是会面对房价、工资等问题……离开故土、体会文化异位的孤独与恐惧,看到社会的可爱之处正在于多元,拥有包容的态度,正是留学的意义所在。”
海外游学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国际游学推广管理中心联合艾瑞咨询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参与国际游学的用户规模在86万人次。同时,该报告称,2018年参与国际游学的用户规模有望达到105万人次水平,并将在未来呈现扩大趋势。
就此,相关教育专家判断认为,中国国际游学行业正处于规模快速扩张同时大浪淘沙的发展阶段。
业内专家认为,游学热与国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方式转变有密切关系。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国际游学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
如何从这种教育模式中受益以及如何看待从中得到的收获,每个人的理解不同,选择也不同。有的家长对参加游学项目持否定态度,原因是孩子年龄太小或者游学项目的性价比不高,但有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尝试一下。
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的游学市场上,游学项目的承办主体不只限于学校,也有旅行社、教育机构等,他们的主管单位既有教育部门,也有旅游部门。因此,主管部门如何监管审核、家长如何理性鉴别选择游学项目等,还需要各地相关部门的有效引导和进一步规范。
进入2018年,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推出学龄前儿童游学项目。携程旅行网基于在线亲子游学用户预订情况和行为偏好等数据发布的《2017-2018年度游学旅行市场报告》指出,我国现有K12阶段(即幼儿园-12年级)的学生中参与游学、夏令营的比例预计为5%。报告还显示,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游学,向低龄化发展是其趋势。
无论是参加相关机构推出的海外亲子游学项目,还是家长自己设计游学路线,学龄前儿童海外游学承载的是家长希望孩子的教育实现多元化以及让孩子体验多元文化的期望。但幼小的孩子能否承载这样的期望?高昂的费用能否达到家长的预期目标?这些并没办法量化。因此,家长结合自己的经济条件、实际情况等做出理性选择非常关键。(薛梓)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