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8日电(孙竞)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和云南省教育厅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承办的教育部“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首期培训班日前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启动。117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围绕9大主题学习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政策和相关知识,探索信息化促进学校发展的路径。
为了大力支持以“三区三州”为重点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训聘请来自北京、天津、浙江、云南等地的高校、中小学、研究机构、信息化系统的专家和一线优秀实践者,就学校信息化规划、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移动学习、创客教育、智慧教育、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扩大优质资源覆盖、信息化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问题为学员授课。校长们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研讨会、工作坊、直播、学习社区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和体验,深化了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拓展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明确了促进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工作目标。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李楠通过网络视频寄语首期学员说,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者,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组织者和践行者,“一位校长信息化了,可以改变一所学校,一代学生”。他指出,通过培训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部在今后5年内将持续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云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雷韬表示,目前怒江州很多老师仍然沿用“时间+汗水”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努力,但学习效果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他认为,本次培训以提升校长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核心是抓住了重点,并希望未来能够引进更多有针对性的、实用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怒江州乃至云南省的教育信息化发展。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黄荣怀与校长们探讨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黄荣怀教授从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遇到的困境谈起,与参训校长共同探讨“信息化如何有效促进学校发展”。黄荣怀重点讲解了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变革诉求、学校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动向、乡村教育的现实问题及策略,并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创新和变革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和教育研究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他希望与校长们共同努力,促进怒江州教育信息化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设计自我发展的路径,为“未来”做好准备。培训期间,黄荣怀还走进教学点,深入了解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硬件环境、教师应用水平和学生使用现状。
怒江州班学员分组讨论
培训期间,校长们围绕“信息化如何促进学校发展”这一问题,分组进行了深入研讨。云南怒江州泸水市老窝镇中心学校校长杨俊才认为,培训对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非常重要,校长应积极转变观念,主动拥抱新技术,提高硬件的利用率和软件使用技能。他希望将短期培训与“一对一”长期帮扶和售后服务结合起来,让信息化真正走进校园;福贡县民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尹艳茹建议,信息技术课应贯穿基础教育全过程,适当增加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并帮助教师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泸水市洛本卓乡托拖小学副校长杨志朝表示,在他的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相对较弱,黑板当成白板用的情况还比较普遍,“经过这次培训,我深切感到传统的教学方式行不通了,老师累,学生更累”,他希望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到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回校带动其他教师共同进步。
据悉,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3所,教育信息技术环境和硬件资源配备相对完整,但是教师的基本信息技术技能普遍不高,教学设施使用率较低,师资资源不足,教师流动性大。本次“送培到家”活动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八大行动之一的“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的重要落地项目。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