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俄罗斯展示 积极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
何海洋(左一)和团队成员
“我们希望把这个有趣的平台一直做下去,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文化……从别人的故事里启迪自己,收获成长和快乐。”2017年6月24日,微信公号“人在俄罗斯Russia”与读者“第一次相约”。
“对于俄罗斯受访民众而言,当他们看到中国青年背着采访设备穿梭在大街小巷,会加深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在促进和加深中俄友谊的同时,我们更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向俄罗斯展示积极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作为留俄学子,这是一种特别的使命感。”公号运行1年多, 公号创始人、莫斯科动力学院博士生何海洋如是说。
从一个人背着相机去公园采访,慢慢发展到现在的团队,何海洋与大家一起把团队发展壮大。团队成员亲切地称他为“冻龄男神”,因为他常指出公号的发展目标和专题方向,同时精通摄影技术,是团队的协调者。
——编者
让更多的人了解俄罗斯人
做微信公号的想法,缘起于微博“人在川大”,无意之中看到这个微博账号,一张图、一段文字,介绍在川大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通过阅读,了解他们的小生活、小困惑、小理想,收获自己的成长感悟。这样新颖独特的方式,让喜欢摄影与文字的我深深为之吸引。
俄语零基础的我,来到莫斯科留学后,非常想了解俄罗斯人的生活和文化,然而语言成为实现这一想法的最大障碍,于是提升俄语水平,成为急需做的事情。能不能像“人在川大”那样,采访俄罗斯人,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普通俄罗斯人的生活,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直到在一次文艺演出上遇到了暮夕,我知道时机到了。
暮夕俄语专业毕业,是俄语大神,跟她说了我对公号的设想,她当即表示同意,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后来又遇到了少飞、学敏、子豪,他们组成了“人在俄罗斯Russia”微信公号最初的采访和翻译团队。
2017年6月25日,我们推出了第一期采访内容,从此小小的平台开始正式运营。公号就像我们共同的孩子一样,我们用心做内容,希望她茁壮成长。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们的公号,其中一部分人,喜欢我们的内容,加入我们,与我们一起运营公号。
我们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暮夕是公号创始人之一,现在在莫斯科公派读研,多才多艺,弹钢琴和夏威夷小吉他不在话下,歌声悦耳动听。张子豪与我就是在一次歌唱比赛中与暮夕结识,成为良友知己。暮夕是我们团队的重要采访成员之一,熟练运用俄语,常常以亲和可爱的笑容让被采访者放下戒心,然后进一步打开话题与之交谈,是我们团队中的“女一号”。
张子豪在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读研,是一个阳光开朗的男生,爱好旅游和音乐,平时喜欢参观莫斯科的博物馆和艺术画廊,还会到流浪狗救助站做公益,积极融入当地文化。他曾参加过在莫斯科举办的“一带一路”音乐会、中国电影节等活动,为中俄青年的文化交流盛宴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团队成员陈厚斌在莫斯科公派读研,做过兼职、展会翻译、专业优秀。他和团队另一位成员彻罗基(化名)是好搭档,他们的想法独特,构思新颖,却往往能达成一致。
现在团队中负责翻译、校对工作以及联系约访对象的孙怡明正在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读研究生,对俄罗斯文化等理解颇深,是位采访能手,妙语连珠,能轻松和俄罗斯人打开话匣子。在生活中,她对俄罗斯音乐与电影着迷,喜欢不断接触新鲜事物,拒绝一成不变。
负责团队文案的彻罗基也在俄国留学,感觉他总有用不完的构思与点子。
负责翻译的小晴大人(化名),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本科插班生, 俄语优秀自不必说,还是舞蹈达人,也是我们团队的开心果。
除了中国留学生,我们的团队还有一位俄罗斯人,是程序员工程师。他喜欢汉语,喜欢中国文化,更有5年打乒乓球的经验。
我们团队中的成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做好公众号,推动中俄青年的交流。
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
对于团队成员而言,做公号能让我们在俄留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一群优秀的小伙伴聚集在一起,思想碰撞时擦出的火花,对于每个成员而言,无论是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还是学识精神层面都有所成长。在一次次采访中,我们不仅提高了俄语语言水平,也加深了对俄罗斯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普通民众给予我们的支持和肯定以及他们温暖的故事感动着我们。
对于俄罗斯受访民众而言,当他们看到中国青年背着采访设备穿梭在大街小巷,会加深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在加深中俄友谊的同时,我们更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向俄罗斯展示积极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作为留俄学子,这是一种特别的使命感。
记得有一次,在全俄展览中心,我在采访中遇到了一位上世纪70年代毕业的校友,当时他正与妻子和孙女游览,听到我与他同校,老人十分激动,回忆了自己大学时期的青春岁月,讲述了与中国同学的故事以及中苏友谊,勉励我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老人身上的使命感,让我十分感动和钦佩。
对于留俄学子整体而言,我们希望借助平台的微薄之力让中国留学生了解俄罗斯,通过普通民众的平凡故事感受这个国家。
公号还在起步阶段,我们希望将来能在现有栏目基础上,推出新的节目,同时不断提升作品的质量和深度,搭建跨文化交流的优秀平台,成为国人了解俄罗斯的窗口。(何海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2月10日 第 09 版)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