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专家热议传媒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 西法大探索“平台化思维”

2018-11-22 15:39:09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林露)近日,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研究生实务导师聘任仪式暨研究生培养模式专题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举行。来自传媒、出版、政府、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的近20位“大咖”齐聚一堂,作为新闻传播学院第二批研究生实务导师,郑重地接过了导师聘书。

  此次学校引入的研究生实务导师都是行业领军人物,具有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和宝贵的社会资源,包括原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主任、著名网络舆情专家陈里,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原政文部主任、高级记者汤计,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教研室副主任秦强,人民日报评论部专栏编辑室主编白龙,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制片人、主任编辑王宝卿,法制日报法制网总裁万学忠,光明日报陕西记者站站长张哲浩,中国青年报陕西记者站站长黄博,中新社陕西分社社长张珂,新华社陕西分社编委陈昌琦等人。未来,学校可能还会根据人才培养新需求进一步拓展相关实务导师名单。

  引实务人才进校园,聘领军人物当导师。这是近年来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的工作思路,也是对传媒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如今,学院正在探索在人才培养中应用“平台思维”学专业。

  “当下,在新闻传播专业领域,业界与学界的交流创新日益重要。按照教育部的精神,专业型硕士的培养要求双导师制,而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则更进一步,对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都实施双导师制培养。”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教授说。

  面对互联网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变化,新闻传播学作为典型的应用学科,在培养方式上更需要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2015年,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首次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同时采取了“双导师制”,引入实务导师,介入学生培养的教学、实践、实习、论文、就业等各个环节,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活动现场,孙江为实务导师详细介绍了学校双导师制的开展情况,并希望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平台,通过理论、实践、案例、综合教学相结合,实现研究生在学习、研究、实践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展,成为适应传媒业态发展变化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实务导师的推行不能‘走过场’。”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罗朋教授强调说,面对目前传媒人才培养的困境,学校应该打开大门,多维度地搭建平台,进一步思考在软环境中如何把教育工作做好。他希望各位导师能够通过类似仿真实验室教学的方式,模拟媒体的真实工作流程,把研究生的实务技能训练落到实处,通过校内外的交流平台共同培养高质量的全媒体人才。

  聘任仪式上,多位实务导师就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展开热烈讨论,并针对如何为学生提供“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化发展路径各抒己见。

  张哲浩指出,当下传媒专业教育使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实践的薄弱使得新闻业界缺少人才。“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双导师制’提升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成为一名新闻界的专业人才。”

  陈里指出,专业的政法舆情人才、法治宣传人才太缺乏了。他认为,在利用新媒体加强党和国家的舆论场建设过程中,政法院校的法制新闻专业人才一定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传媒专业的研究生不光要学习怎么写新闻,更要懂得新时代的传播格局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毕诗成表示,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传媒格局的质变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在变革和融合的时代,希望同学们积极提升自我认知,主动适应时代对传媒人才的需求。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