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盛会观察:创新拾级而上 携手合作共赢

2018-09-15 20:24:10 来源:广西电视台
  第15届东博会、峰会,通过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展示创新成果,搭建对话合作平台,助力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
  走进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高科技气息扑面而来,先进技术展区规模比去年扩大了一倍,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琳琅满目。
  记者 陈娟:赤潮是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灾害,藻细胞爆发性增值会引起(海水)水体变色,以及引发一系列危害,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瓶就是模拟赤潮爆发时的海水状况,如何像救火一样来治理赤潮,我手上拿着的这一瓶改性粘土悬浊液将给我们答案。
  十多分钟后,泛绿的水体逐渐变得清澈透明,藻细胞絮体基本沉降到水底。而击退赤潮的“红色幽灵”正是中科院海洋所经过20多年研究突破的改性粘土技术,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水域成功应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吴在兴:2018年我们的技术也走出了国门,落地智利,我们想借助咱们这个平台和契机,进一步推动与东盟国家甚至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在海洋环保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记者 周藤静:5G正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赛道,给我们未来生活带来无限可能。此时,虽然我人在会场,却可以通过5G实现远程签字,也可以几乎零延迟地操控一台可能远在山东的挖掘机。
  在第三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上,中国移动等基础电信企业,华为、爱立信等通信设备制造商,富士康、航天云网等典型应用企业纷纷“现身”,集中展示最新颖、最具代表性的5G应用。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东北亚区研发总经理 彭俊江:5G是一个使能设备,使得整个社会产业自动化、产业升级成为可能。东盟(博览会)是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这种合作开放,大家去探索各种行业的需求。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丕恕:希望把中国的方案,中国的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东盟国家。
  在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中,创新已贯穿铁路、桥梁、水电等重点行业领域。作为电力巨头企业,中国大唐集团已在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多个东盟国家实现项目落地,并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布局力度,在今年东博会上,公司做足“绿色”文章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总经理 陈飞虎:积极参与东盟国家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将有利于东盟国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金融服务创新,促进资金融通。展会上,与东博会携手走过15年的中国银行,智能柜台、移动柜台、手机银行等金融科技集体亮相。
  中国银行广西区分行副行长 杨向东:我们推出了一揽子跨境综合服务,“一带一路”沿线的分支机构就有超过20多家致力于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
  在展会上,在论坛中,“新”意无处不在。15年来,借助东博会平台,中国—东盟各方资源不断优化配置,既突显科技化、智能化,也带动人才信息、产权交易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各方正在积极努力。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