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文化电视剧《阵地》中,广大文化界人士以笔为枪、以文化为阵地,为保存中华文脉、鼓舞抗战民心士气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跟着《阵地》去旅行,今天我们走进桂林雁山园景区,感受《阵地》里的文人精神如何在这里延续。
位于桂林城南的雁山园始建于1869年,以真山、真水、古木参天、人文深厚被誉为为“岭南第一名园”。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重要的文化据点,众多文化名流曾暂驻这里:郭沫若在此挥毫疾书,陈寅恪于油灯下著述唐史,欧阳予倩以戏剧鼓舞民心,陈望道则在教学中探索语言变革……他们身处园林、心系天下,将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教育事业与民族救亡紧密相连,共同构筑起一道不屈的文化精神防线。
国庆期间,雁山园景区策划推出了“雁园寻踪,时光慢煮”主题活动,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80多年前先辈们激烈的争论、笔尖的雷霆、讲台上的坚守与舞台上的呐喊。
雁山园与教育的渊源深厚。早在20世纪20年代,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院校在此创办;抗战爆发后,广西大学等高校迁驻于此,使其成为重要的教育堡垒,众多青年在此接受“读书救国”的思想洗礼。碧云水榭畔的学术争鸣,梅林小径中的思想交锋,清渠雅舍里的薪火相传——这座园林用它的亭台楼阁守护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火种。
如今,随着《阵地》热播,雁山园重新走入公众视野,景区内随处可见因剧而来的游客。观剧思史,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坚守同样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战,精神的传承同样关乎民族的未来。这段历史值得永远铭记,这份精神更需代代相传。
广西台 卢寓峰
桂林台 黄新强 黄振翔 刘颖 徐宗飞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