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南宁市人民公园的石板路,跑鞋叩击地面的声响便与鸟鸣交织成韵。五公里的目标在脚步丈量中渐次清晰,最后半公里时,风送来白龙湖水的气息,像一声温柔的召唤。
跑后放松,我漫步在白龙湖上连接湖心岛和主干道的拱桥时,朝阳正把金箔铺在水面。清风掠过,那些金箔便碎成千万片鳞光,随涟漪一圈圈漾开,又在远处重新聚拢。细看之下,每片鳞光都在跳着细碎的舞蹈,仿佛无数银鱼在水面嬉戏。拱桥两端的湖边,一颗颗巨大的棕榈树直插蓝天,如沉默的哨兵,羽状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的光影,以巍峨身姿守卫一方宁静。
我走了进人民公园内的荫生植物园,这里藏着另一重天地。先是天鹅塘里盛开的睡莲池撞入眼帘。红的、粉的、黄的、白的、紫的花瓣都带着晨露,像被阳光吻醒的睡美人,舒展着层层叠叠的裙裾。红睡莲最是热烈,花瓣边缘泛着绒光,把水面染成一片霞,引得几只蜻蜓停驻在花瓣上,久久不愿离去;白睡莲则素净得很,垂着露的模样,倒像怕惊扰了谁的梦,偶尔有小鱼从水底游过,搅得水面泛起细小的波纹,它也只是轻轻晃动一下,依旧保持着那份淡雅;紫睡莲半开半合,藏着几分神秘,引得蜂儿在周围打着旋儿,似乎想一探究竟。它们生在温润的水中,有清波滋养,有朝阳眷顾,美得那样理所当然,那样尽情尽兴。
沿着天鹅塘边的小路转过一道竹篱,沙生植物园的景象使我眼前一亮。这里的植物根部都是粗粝的黄沙,空气里少了水汽的柔软,多了几分干燥的坚韧。仙人掌形态多样,举着碧绿的 “手掌”,浑身尖刺,似与环境对话的语言。有的仙人掌上还留着被风沙侵蚀的痕迹,却依旧傲然挺立。光棍树光秃秃的枝干向上伸展,书写对干旱的倔强,枝干上的褶皱仿佛是岁月刻下的勋章。还有些不知名多肉,把叶片缩成胖乎乎模样,悄悄储存每一滴偶然降临的雨露,那圆滚滚的样子,像是在宣告着自己对抗干旱的智慧。它们没有睡莲的娇柔,枝干或粗壮如柱直插天空,或弯曲似藤在沙地勾勒蜿蜒曲线,每一寸肌理都刻着生存智慧。
最令人心动的是那些开花的沙生植物。仙人球作为仙人掌科仙人球属多年生肉质植物,植株单生或丛生,圆球状、深绿色,具纵棱,棱上刺窝有绒毛与短毛,此刻竟顶开尖刺,捧出一团嫩黄的花,花瓣薄如蝉翼,在风中微微颤动,仿佛一碰就会碎掉,却又带着顽强的生命力。几丛芦荟抽出细长花茎,缀满橙红小花,像一串串燃烧的火焰,在干燥的空气中绽放着热烈。而虎刺梅,作为大戟科大戟属的蔓生灌木状多浆植物,也在这片沙生天地里绽放独特风姿,其顶生聚伞花序里,粉色苞片形似花瓣,小巧花朵藏于其中,若仔细端详,能发现花朵结构精巧,虽没有睡莲的水润,却带着沙生植物特有的坚韧,在干燥空气里静静开放,为沙生植物园添了几分别致艳丽。它们把积攒许久的力气,都用在开花瞬间,没有荷塘喧闹,却在寂静沙地,绽放惊心动魄的美。
微风又起,湖面的涟漪与沙地的纹路遥相呼应。睡莲的美是天成的馈赠,让人想起江南的烟雨,是岁月静好的模样;而沙生植物的美,是与命运角力后的绽放,带着风沙的气息,是生命本真的力量。它们就像世间的人们,有的如睡莲,身处顺境,能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为这世界增添柔美与温婉;有的如沙生植物,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用坚韧书写着生命的华章,为这世界注入力量与勇气。
太阳逐渐升高,照在睡莲上,也照在仙人掌的尖刺、虎刺梅的苞片上,两处光芒同样耀眼。原来这世间的美,从不止一种模样,有的生于顺境,尽情舒展;有的长于困顿,倔强绽放。而每个人也如这些植物一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与价值,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世界贡献着力量,正是这不同的姿态与作用,才让晨光里的人民公园有了如此动人的交响,也让这世间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通讯员:张超群(文、摄)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