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南宁像熬得酽酽的糖水,柏油路面蒸腾的热浪把远山熨成模糊棉絮。应老黄、老何两家之邀周末去避暑,我裹着一身黏腻,赴约城西三十公里外的龙门水都。车过刻着"龙隐" 的山门,门柱蟠龙石雕正被夕阳镀上金边,鳞爪云纹似在流动。98% 的森林覆盖率织就清凉之网,马尾松与油杉交错成翠屏,风送草木清苦,半程暑气顿消。老何家两个孩子隔着车窗雀跃,女儿乐乐拍玻璃喊"龙要飞啦",儿子俊俊举水枪对准石雕,惹得大人笑揽怀中。
暮色初合时,黛瓦飞檐从墨绿林海浮出,如水墨画晕开的淡墨。明清风格建筑群依山而建,檐角龙形吻兽衔着的余晖,顺着飞翘檐角淌在青石板上,洇出暖橘色。养生谷大酒店灯笼次第亮起,走廊龙纹雕花在地面投下晃动鳞影,与廊外荷塘蛙鸣相映。换泳衣时,凉意顺脚踝爬升 —— 山泉泳池石壁"鱼龙潜跃" 浮雕映着水波。这含锶、锂的天然泉水澄澈见底,"九龙戏珠" 拼花与青蓝瓷砖龙鳞在灯光下如碎钻闪烁。乐乐像小泥鳅扎进水里,水花溅在朵朵脸上,俩孩子围着池中央龙纹追逐,笑声撞得浮雕龙睛似也染了笑意。
我刚游到池心,被乐乐猛地拽住脚踝往下拉,呛了口带草木香的泉水,俊俊也已笑着泼来半捧水。水珠挂在睫毛上,看远处气排球在碧波上轻舞,像孩子们抛的彩色绣球。泳池边救生员站在遮阳伞下,古铜色臂膀发亮,目光如雷达扫过水面。见乐乐往深水区扑,立刻吹哨提醒:"小朋友慢点,这边水深!" 声音混着蝉鸣落进水里,格外安心。暮色渐浓时,乐乐指着池壁喊:"龙在眨眼睛!" 原是灯光透过水波让龙纹忽明忽暗,救生员笑应"龙在夸你们呢",引得满池人笑,晚风都带了甜。
温泉谷雾气漫过山阶,如半透明白绫。草木香牵引着走向药浴区,首乌池畔"龙涎泉" 青石碑爬满深绿苔藓,像龙的鳞片。玫瑰池边龙形吐水雕塑注着温水,水流在阳光下划金线。53 个室内外泡池如山谷明珠,当归池药香混着水汽,与SPA 区精油香缠成一团。石板路苔痕斑驳,唐代禅院遗址断壁旁,"龙象塔" 残基隐在藤萝里,野蔷薇攀着"龙藏" 残碑绽放,花瓣露珠在"龙" 字捺笔处聚成小水洼,倒映流云如吐泡。竹影深处"仁里" 石刻旁,石龙柱盘着藤蔓,"云从龙,风从虎" 篆文被岁月磨得温润。老唐摸了摸笑:"这字真润,像浸过百年的水。"
翌日破晓,我起床晨练时,朋友二家人仍酣睡。往山上的水库大坝慢跑,山路上紫花野牡丹沾晨露,花瓣似镀银,空气里草木清香沁肺。越近水库,负氧离子清冽越浓,让人想唱歌。站大坝上,晨雾漫过七百亩水面如轻纱,群峰倒影轻晃,方知"高峡平湖" 是山水呼吸的韵律。对岸玻璃栈道悬在绝壁,护栏镂空龙纹被晨光描亮,如系龙纹玉带。朝阳跃出山头,峡谷崖壁天然龙形石纹忽被镀上金边,像沉睡的龙睁眼,垂藤似龙胡须。
我独自湖边的一小时,让手机照片张张精彩。船过浪痕如龙尾扫过,惊起的白鹭掠过琉璃波光。鹰嘴岩崖壁渗流冲刷出蜿蜒纹路,如龙爪划过。晨雾散后,七百亩碧水在群峰中舒展如醒龙,远山影似伏虎,印证"龙腾虎跃" 地貌。返回时,裤脚沾露却觉轻快,像刚从龙的梦境游出。
回酒店时,阿明、老黄和家人已坐餐桌旁。我递过手机让他们欣赏美景,老何赞叹道:"这张山峰的照片好像一条龙!"他的爱人笑着递粥碗给他:"看你高兴得像孩子。" 早餐后我们驱车往水库上游游览观光,每到美景处,我们便停车观景拍照。孩子们沿野花山路追着紫花野牡丹、黄色金鸡菊跑。半山腰古建筑门楣龙纹木雕在阳光下发亮,老何仰头指盘旋龙纹:"这龙爪真有劲。" 乐乐接话:"和泳池壁上的一样!" 我们都笑,原来孩子眼睛是最好的发现者。
正午阳光晒烫路面,登山顶望高空玻璃滑道。两千余米透明滑道如银河垂落,120 米落差令人震撼,支架隐在树林,露段段"龙身"。老唐指远方:"快看这风光!" 群峰如龙腾跃,水库似龙脊蜿蜒,森林如披风。朵朵数游船,乐乐缠妈妈读指示牌,忽抬头:"这里龙真多。"
下山经莲海景区,粉红荷花在骄阳下亭亭玉立,顽强开放。红墙院楼"三元及第" 石刻前,老黄猜:"是说古时候有人考状元来报喜?" 他爱人查手机笑点头:"还真对,是广西' 三元及第' 才子的故事。" 乐乐摸碑说:"我也要考第一!" 阳光落在"龙门捷报" 木牌上,暖意似从石中渗出。
返程前停车进主干道旁小吃店吃午饭,老板娘擦桌招呼:"老友粉两碗,饺子、馄饨和一碗......。" 老板挥锅铲,火苗舔锅底,酸笋香漫开。老板娘端来冰镇绿豆海带汤:"慢点喝,解暑。" 热辣粉下肚,汗珠滚额却觉通透。闲聊知夫妻俩守店多年,旺季天不亮备料,淡季也不歇业。"看你们玩得开心就值。" 望着他们被油烟熏亮的额头,想起保洁阿姨、救生员、指引员,方知这惬意是众人汗水换来。
下午三点准备返程,孩子们仍赖在酒店的空调房不想动,乐乐、朵朵各自抱着手机玩的不亦乐乎,“怎么这么早就回去了?我还要去玩水、看龙!”车过山门时,石雕龙被夕阳镀成金红,似要破壁而去。后视镜里,龙门水都山影渐远,但那池清泉、笑声、身影与石刻密码,都成心头沉甸甸的收获。忽然懂了,避暑不过借口,人们真正追寻的,是这龙隐青山、水润龙形的秘境里,那份无需解说的文化共鸣 —— 当龙的印记落进孩子眼里,山水灵气钻进肺叶,传承的故事早已在心里生根。
通讯员:张超群
评论
共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