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民族团结】防城区那梭镇——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层探索者

2021-10-13 00:00:00 来源:金色防城

8月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做好民族工作,需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防城区那梭镇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抓组织建设,推动民族政策落地生根

那梭镇位于防城区西部,辖9村2社区共261个村民小组,汉、壮、瑶、京、傣5个民族3万余人聚居在该镇235平方公里大地上。

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年初定计划,年终有总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与宣传教育,锤炼党员干部忠诚担当,通过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广场文化周等形式,广泛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那梭镇党委组织开展“感党恩 跟党走”主题党日暨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活动。


抓经济建设,促民族团结共赢发展

那梭镇紧盯“巩固提升原有产业、探索打造新型产业、加快推进链条产业发展”目标,立足优势,补齐短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十三五”期间,全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7亿元,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23.24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13.2亿元,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那梭镇美凯农牧有限公司带动贫困户抱团发展生猪养殖项目,抱团贫困户每户增收达3500元。此外,该镇以党建引领,发动乡贤和企业、爱心团体捐款90余万元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抓基础建设,补齐民生事业发展短板

“十三五”期间,那梭镇共硬化村级道路42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7宗,安全饮水工程8宗;投资1800多万元建设镇污水处理厂;投资160万元建设镇垃圾处理中转站;投资240万元新建成滩浪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电商服务中心;投资500万元实现集镇农贸市场拆旧建新;投资建成3136㎡足球场,为群众提供休闲运动场地;争取自治区发改部门1000万元资金用于那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用于打造那梭镇金花茶特色广场。多个民生项目竣工使用,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感。


抓意识形态建设,打造文明和谐乡村

那梭镇平木村有个享誉全国的“十姐妹”志愿服务队 (下称“十姐妹”),1982年她们最初由10个姑娘自发组织农忙帮工组,农忙时节帮左邻右舍、本村困难户、五保户抢插抢收。39年来,在该镇党委、团委领导下,“十姐妹” 经历了10任大姐,姐妹成员有出有进,“十姐妹”始终保持组织不散、人心不散,长期关心照顾16户孤寡老人,先后为180多户军烈属、困难户、五保户打柴挑水、送医送药、插秧收割,为当地军民做好事、办实事5000多件,并积极推广和传授农科技术,带动 90户村民脱贫致富。“十姐妹”还积极协调化解村民矛盾,带头维持村里的社会治安,争做“讲文明、树新风”的排头兵。

那梭镇将“十姐妹”活动与“民族团结” 等先进典型评选工作相结合,用行动赋予“十姐妹”新的时代含义,将 “十姐妹”奉献精神渗透至各行业各领域,那梭社区涌现出一批来自教师、医生、企业、个体等爱心人士自发组成的那梭镇“幸福1+1”爱心志愿协会,他们无私捐助了4万余元善款和价值6000元的物资,先后资助贫困户 30余户、品学兼优的贫困生30余名,一股浓郁的新时代乡风文明新气象,充盈于小镇各个角落。

平木村党总支部组织村“两委”干部、包村干部、“十姐妹”志愿服务队到垌坪组开展志愿服务及主题党日活动。

此外,那梭镇还推行“基层党建+社区(村屯)警务+网格化综合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统筹好社会治理资源,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2020年那梭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8件,调处38件,调结率达100%。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当下,那梭镇已初步形成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保障好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让更多群众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