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防城港:小码头的变迁 两代人的坚守

2019-08-04 19:25:29 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

  防城港,因海而生,依港而建。港口,承载着防城港人的梦想,也见证着“港口人”的青春。本台记者在防城港蹲点采访时,认识了这样一家人,他们一家两代人的生活都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紧密相连,他们的努力与付出,为成就防城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作出了贡献。
  防城港码头,一艘艘大型货轮正将来自巴西、南非、澳大利亚等地的铁矿石运到这里,它们将被加工成钢铁产品后再销往东南亚国家。不远处,406号集装箱船舶装卸专用泊位,吴宇正和同事在岸边检查锚定设备,作为在港口工作了23年的老员工,他也是名副其实的“港二代”。
  【同期声 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集装箱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宇:我父亲也是港口人,1972年参加工作就进到这个防城港。】
  【同期声 原广西防城港市引航站引航员吴同辉:那时候来的时候,因为港口比较小,还没有引航员,刚开始/做个装卸工,后来就下船队、开船,后来就派去学习,搞建设的那个挖泥船,挖航道。】
  20世纪70年代,吴同辉的每一份工作都因港口的发展而变化。1983年,国务院批复同意防城港对外开放,同年10月1日,防城港正式开港。半年后,防城港迎来第一艘外籍船舶,吴同辉也成为港口第一批引航员。随着港口不断壮大,他的同事从3个变成了30个,引航的船舶也发生了变化。
  【同期声 原防城港市引航站引航员吴同辉:这个船是第一条进来的万吨船,这个是5万吨级的,到这个是10万吨(级)的了,相隔了大概五年左右,像这种就是说大概是20万吨那个船进来。
  30多年来,吴同辉执行的引航任务接近7000次。在他看来,引航员登上外轮的那一刻,行使的是国家主权,代表的是中国形象。每一次出海,他都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同期声 原防城港市引航站引航员吴同辉:有一次,拖轮颠得比较高,风浪太大了,不敢爬大家。后来为了工作,到最高点的时候,就看那一瞬间马上跳过去,一般来讲这个是很危险的。】
  【现场声 记者:这种细节他有跟您说过吗?】
  【同期声 吴同辉的妻子 原防城港市港务局幼儿园职工阮伟贞:他不怎么讲 他都是报平安。】
  这份情怀在吴同辉的两个儿子心中也早早埋下了“种子”。1996年,吴宇和哥哥吴霓相继走出校园,兄弟俩都放弃到外省的工作机会,回到了港口一线。
  【同期声 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集装箱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宇:因为(对)父亲,包括默默奉献这些人群,我能沿着这个前一辈的这个足迹,继续为港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是感觉很自豪。】
  现在,兄弟俩都已经在港口工作超过20年了,哥哥最终如愿成为了一名引航员,吴宇也一步步走上了港口管理层。
  为了港口的发展,一家两代四口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着。而如今的防城港已经从昔日的小码头发展为年货物吞吐量超8000万吨的大港口。第一批“港口人”也有了“港二代”、“港三代”,他们的许多人将成为港口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同期声 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集装箱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宇:最欣慰最骄傲的就是我也见证了这个港口的发展,国家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国家强大了,企业也发展也好了,我们的小家也会跟着好起来,幸福感越来越强。】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