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英雄血洒光华铺 信笺见证鱼水情

2019-07-07 19:04:16 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今天我们走进桂林市兴安县和灌阳县,在界首渡口重温光华铺阻击战的悲壮历史,从一纸信笺中聆听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往事。 
  英雄血洒光华铺 力保军委纵队安全渡江
  【记者现场 记者陈娟:我们现在是来到了距离兴安县界首渡口不远的“三官堂”,这里曾经是一座古老的祠堂,在湘江战役时,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曾把指挥所设在这里,后来,人们也把“三官堂”称做“红军堂”。】
  军旗、桌椅、紧急作战命令……红军堂依稀还原当时指挥部所面临的危急场景。
  【同期声 兴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陈兴华:天上的飞机不断地对这里进行扫射,中央纵队要从界首渡江,而国民党军队38万人,面对红军的6万余人形成了一个包围圈,企图全歼红军于湘江东岸。】
  为确保中央军委纵队安全渡江,1934年11月27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夺占界首渡口,随后赶到的红三军团第四师,在距离界首渡口仅5公里的光华铺一带设立阻击战场。
  【同期声 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征研一处副处长农丕泽:非常地壮烈,一天之内两任团长牺牲,守不住这里的话一过去界首渡口就会直接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
  从11月29日深夜到12月1日,红军战士与敌军展开“拉锯战”,阻击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多次进攻,确保中央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安全渡江。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将牺牲的十八位烈士安葬在了光华铺碗塘岭上。
  一纸信笺见证一生鱼水恩情
  采访团另一路记者在灌阳县,被这20多封书信背后的故事深深打动。这是福建省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上坊村村民曾广贵的来信和照片,在灌阳县文市镇五里坪屯村民王少林心里,这是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王少林的父亲王桂清告诉他,85年前,中央红军进入广西,红三军团一名不到17岁的福建籍战士曾广贵,在渡灌江时,因为腿部负伤不能继续赶路,部队只好将他托付到村里,王桂清主动把这位小战士接到家里照顾。
  【同期声 灌阳县文市镇五里坪屯村民王少林:他(曾广贵)的指导员就说,你给他养好伤,帮助保密,我们还接他回去的,我父亲说红军是自己的队伍,就决定收留这个曾广贵。】
  为了保密,王桂清将自己的床垫高,让曾广贵睡在床底,还早出晚归挣钱为曾广贵请医看病,像保护家人一样保护着他。
  【同期声 灌阳县文市镇五里坪屯村民王少林:(后来)可能有人告密了,就把曾广贵抓去了,我父亲就急忙赶到乡政府,上前抓住这个乡丁,我父亲说你要枪毙曾广贵,就先枪毙我吧。】
  枪口下救出曾广贵,王桂清还帮助曾广贵与家人取得联系。1935年12月,曾广贵离开照顾了他一年多的王桂清。此后再度联系竟时隔36年,曾广贵给王桂清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若非恩人相救,焉有今天的日子,此恩此德,铭刻于心,永世不忘。
  【同期声 灌阳县文市镇五里坪屯村民王少林:曾广贵每年起码要给我父亲写三封四封信,曾广贵写一封信,我父亲就叫我回一封信。我们已经和曾广贵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就像一家人。】
  王桂清去世后,曾广贵仍然每年寄信给王桂清的后代,直到2010年离开人世。时至今日,王少林还不时拿出这些珍贵的家书,给孙辈们讲述这段难忘的往事。
  【记者现场 记者阳映:走在曾经浴血奋战的土地,读着饱含深情的信件,重走长征路不仅是为了纪念先烈,更是为了发扬长征精神,缅怀军民连心的鱼水深情,铭记历久弥坚的革命初心。】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