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丝路交响 创业故事】南宁人在“一带一路”上耕耘的甜蜜事业

2018-09-09 16:16:32 来源:广西电视台
  在老挝,有这样一群南宁人,他们常年扎在田埂上,传授南宁农业种植经验,提高老挝水稻、火龙果等农产品产量品质,种出了老挝乃至东南亚第一个哈密瓜,带领当地乡亲讲述“一带一路”上甜蜜的农业故事。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水稻育种专家李梅:第六节就是病虫草害的防治。
  在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水稻育种专家李梅正在给30余名当地种植户上《水稻绿色增产栽培技术》课程。
  老挝万象市塞塔尼县金花村村民肯玛翁:有这样的很多培训,不只是水稻,也有比如说火龙果或是蔬菜,学到了很多东西。
  像这样的农业课堂,这里每个月都有,来自广西南宁的农业专家会将实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带过来。2013年起,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起建设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的重要任务。
  2013年至今,试验站试种了160多个农作物品种,从中筛选出适合老挝种植推广的农作物优良品种48个,其中果树11个,瓜菜31个,水稻2个,玉米2个,花生1个,牧草1个,示范推广农作物面积2833公顷,培训农业技术人员超过1000人次。
  目前,试验站已成为老挝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平台。
  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技术主管潘文瑚:告诉他要把它翻好一下,不要把那薄膜给铲断了,(如果铲断)以后那肥料就不(待在那),它就渗透下去了。
  2013年底,在广西率先研发南方无土栽培反季节哈密瓜技术取得成功的南宁人潘文瑚,应邀到试验站负责哈密瓜种植。潘文瑚和同事们采用大棚普通栽培模式及无土基质有机栽培两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在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里就将哈密瓜试种成功,种出了老挝乃至东南亚第一个哈密瓜。
  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技术主管潘文瑚:比较喜悦了,因为很多人在东南亚都种不了,我们种植成功了,当作是自己的亲人一样,手把手地教他们技术,也是融合到他们当中去,当时来还需要翻译,现在基本上语言这方面都不用翻译了。
  目前,试验站是老挝唯一的哈密瓜种植基地,并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的方式,将哈密瓜种植技术传授给老挝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 
  老挝国家农林研究院派驻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联络官欣坎:希望南宁人到老挝来,很多人懂技术,因为南宁和老挝天气差不多,特别是关于农业这个方面,如果南宁的人来这里发展,会对老挝人有很多的发展。
  在老挝,像李梅、潘文瑚一样来自南宁的农业技术专家还有很多,他们在当地将水稻、玉米、哈密瓜、火龙果种植等实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断地推广开来。同时,试验站还接纳老挝高校230名毕业生到试验站实习并提供培训指导,推荐7名老挝农业技术员到南宁公费留学,技术员窝拉妹就是其中一员。
  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技术员窝拉妹:好的话就是我们管理的树里面, 没有虫没有什么东西,结果都很好很漂亮。
  窝拉妹告诉记者,自己管理的这片菜地,由于采用育苗技术,这里的茄瓜相比较原来直接播种的种植方式,瓜苗成活率高,果形饱满圆滑。无论是实用的种植技术还是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些都是他从南宁学习得来的。
  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技术员窝拉妹:要学很多的东西,为自己的生产,为自己的发展,要带很多的技术给他们(乡亲)学习,和我一样。
  中老友谊深,南宁结硕果。每到瓜果成熟的时候,南宁人——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站长张小川的微信圈里,就是一片晒果的风景。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 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站长张小川:我们把这个基地,就是种植跟培训跟教育所结合起来,不仅是来这里种,还把一些技术通过培训的方式,通过教育的方式,把我们中国 广西 南宁的一些先进技术,跟一些种植的经验,能够推介到老挝。
  因为工作需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小川走遍了老挝北部的乌多姆赛省、万象省、沙耶武里省、琅勃拉邦省以及南部的波里坎塞省、甘蒙省、沙湾拿吉省、沙拉湾省、占巴塞省等地方,了解老挝的农业种植及市场情况,用脚步丈量着两地农业合作交流的宽度,带领当地乡亲讲述“一带一路”上甜蜜的农业故事。
  老挝国家农林研究院院长本通:合作里面非常成功,就是我们两地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发展,再研究一下,对老挝有用的一些农业方面的技术,我们两地的合作正是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接下来中老铁路的开通,更加强我们两地的合作。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