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首页>新闻 > 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石塘天坑:见证红军视死如归革命气节

2019-07-06 19:06:25 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今天我们继续前往桂林市全州县和兴安县追寻红军足迹。
  石塘天坑:见证红军视死如归革命气节
  【记者现场 记者阳映:这里是全州县石塘镇石脚盆村滴滴塘天坑,1934年11月30日,红八军团在经过了古岭头战斗后,途经这条必经之路前往凤凰嘴湘江渡口。在这里,书写了一个悲壮的英雄故事。】
  当时,红八军团战斗部队与随后赶到的红五军团13师一起,将敌人击溃,赶往湘江。在从刘家村经仙人桥进入石塘天坑群的路上,有一队红军伤员遇到了民团袭击,因寡不敌众,被重重包围。
  【同期声 广西桂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桂林市红色旅游协会专家蒋廷松:为了不当俘虏,有些红军伤病员,高呼着红军万岁,往这里跳崖了,为新中国献出最后一滴血。】
  当时,为了逃避敌人追捕,还有部分红军伤员躲进了岩洞。黄天水的叔叔和爸爸,被红军的英勇事迹感动,给他们送药送饭。但红军纪律严明,从不白拿村民的东西。
  【同期声 桂林市全州县石塘镇水澄村委石脚盆村村民黄天水:我叔叔还找了蛮多药(给他们治疗)。我的爸爸喊他们吃了红薯,有个红军给剪刀抵押,不白要东西。】
  文甲洞:传承长征精神 实现乡村振兴
  沿着红军足迹,我们另一路采访团记者走进兴安县溶江镇新文村委文甲洞自然村,在这里,处处可见红军堂、红军路、红军桥等红色印记。1934年12月,红三军团从华江瑶族乡千家寺出发,翻越大风坳到达文甲洞休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堂当年叫“周氏祠堂”,是红军的主要活动场所。
  【同期声 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新文村村委会副主任康丁荣:老人说红军是共产党的,打土豪把粮食分给老百姓,真正是亲人。】
  视红军为亲人的当地老百姓,不仅纷纷砍柴、挑水、磨豆腐送到祠堂来,还主动帮忙照看伤员。红军离开后,当地村民代代相传,惦念着这支人民的军队。1985年,新文村村民自发成立红色文物保护小组,把当年红军用过的物件捐献出来,展示、保护、传承。从2016年开始,新文村又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中央红军文化节”。如今,世代传承长征精神的新文村奋发进取,通过发展罗汉果、百香果等特色产业脱了贫,2018年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
  【同期声 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新文村党支部书记邓文德:红军不怕牺牲不怕苦,坚定这个共产主义信念,是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建好我们的村不辜负当年红军对我们老百姓的冀望。】

评论

共有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字